第八十八章 糜爛混亂的荷印軍(1 / 2)

加裡曼丹島以西、廖內群島以南,北緯11°33''、東經107°12'',碧藍的大海上,一艘潛艇正在緩緩向南航行。

指揮塔上高懸著的米字旗在隨風飄搖,兩名水兵正端著望遠鏡在觀察著四周。

這是大明海軍南洋艦隊第二潛艇大隊的立夏級甲字二號艦,他們在四天前接到電令——中止例行巡航任務,儘快前往爪哇島西冷的外海待命。

為了趕路,他們必須在白天也在水上快速航行,因此他們改為掛上了米字旗以混淆荷蘭人的視聽,佯裝是皇家海軍的潛艇,可謂大搖大擺。

近代海軍潛艇的曆史源自美國人霍蘭設計製造的一係列潛艇,他被人們稱為潛艇之父。

世界各國都頗感興趣,紛紛訂購霍蘭潛艇,然後以之為基礎發展自己的潛艇。驕傲的大英帝國在這方麵比較磨嘰,對這種“偷偷摸摸”的兵器嗤之以鼻的他們直到二十世紀初才訂購了五艘霍蘭潛艇。

當時大明水師才剛剛更名為海軍,正規化建設還沒步入正軌,就已經有人窺探到了潛艇確實是海防的好兵器,建議引進。

不過考慮到自身工業建設剛起步,一上來就自己琢磨這玩意似乎有點“走路還沒學會就想學跑步”?

故而一直到了歐戰前四年,大明海軍才向英國維克斯公司和法國施耐德公司各訂購了四艘潛艇,並要求後兩艘需分彆在廣州造船廠和上海造船廠中建造,由兩公司派人指導。

歐戰之後,大明最後一次向法國訂購了兩艘九百噸的戴安娜級中型潛艇,以及一艘一千三百噸的拉格朗日級大型潛艇。至此,在摸著英法過河以後,大明海軍走上了自己風格的潛艇設計之路。

如今的這艘立夏級潛艇是去年才入役的新銳大型遠洋潛艇,除被動聲呐與動力係統外全都達到了一流水平,長92米、寬8.5米,水上排水量1570噸,水下排水量2240噸。

其動力係統原計劃采用兩台7200匹馬力柴油機,然而實際測試中發現噪音過大,於是改為四台4000匹馬力柴油機;水下航行時由兩台950匹馬力電動機驅動。水上最大速度21節、水下則為9節。

油艙儲備有360噸柴油與10噸潤滑油,最大續航能力超過12000海裡,從廣州開到洛杉磯再開回來還盈餘許多;電池係統為180個鉛酸蓄電池,每個重600公斤,能夠支撐全艇以4節的速度潛航大約90海裡。

武器係統則為艏四艉二共6具魚雷發射管,一共攜帶20枚十六寸、即512㎜三十式蒸汽瓦斯魚雷;甲板上有一門112㎜艦炮、指揮塔上有兩挺12.8㎜高射機槍。

特殊器材包括一具短波通訊設備和長波通訊設備,以及一台“雷擊諸元計算器”,也就是魚雷數據計算機。

“草,敵機,四點鐘方向!”

“你個撲街慌什麼,把那個三色旗拿來。”

一架隸屬於荷屬東印杜航空兵(ML-KNIL)的P2Y型水上飛機在例行的巡邏任務中發現一艘潛艇正以水麵狀態向南航行。

機艙中的兩名飛行員有些好奇,於是下降高度打算湊近些看。

見指揮塔上飄揚的米字旗,領航員端著望遠鏡說道:“這些英國人在幹什麽?”

飛行員隨口道:“也許是進行航行訓練?你看看日誌表和備忘錄吧?”

“沒有必要,麻煩。”

“你太懶了。”

這時候,二人看見那潛艇指揮塔上的水兵們舉起了一麵荷蘭國旗。

兩名水兵儘量讓三色旗擋住自己的臉,並順著飛機轉向,始終讓旗幟朝向飛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