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誰在說我壞話?(1 / 2)

翌日清晨,立夏甲二號抵近廣州府,隨即減速緩緩泊入了海軍基地的一處碼頭,前來迎接的是南洋艦隊的幾名軍官和情報處的兩名文職。

一見麵,幾人就都齊齊拱手行禮,為首的海軍少校正色道:“諸位萬裡誅賊安然歸來,實屬萬幸,這一路上奔波勞苦,先歇幾天吧。”

周長風從甲板上躍上了碼頭,笑道:“海軍方麵這麼熱情麼?”

“哎,這就見外了嘛,此番得勝而歸,我南洋艦隊歡迎之至啊。”這名皮膚黝黑、中等身材的少校做了個“請”的手勢,“在下李遠海,福清號艦長。”

望著不遠處並列停靠著的三艘驅逐艦,周長風不禁好奇道:“李艦長,哪艘是你的船啊?”

“你麵對著的第一艘便是。”

“看到了,嗯…遠處那艘是什麼?”

順著周長風所指的方向看去,李遠海不假思索地回道:“哦,那是武夷山號,正等著檢修呢,估摸著明兒就要入塢了。”

所謂的武夷山號其實就是武夷山級重型巡洋艦的首艦,這是大明最新一級的條約型重巡。

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除主力艦之外的輔助艦限製標準排水量不得大於一萬噸、主炮口徑在八英寸、也就是203㎜以下;之後又在《倫敦海軍條約》中進一步詳細規定,主炮口徑大於155mm但不超過203㎜的為重巡、主炮口徑大於129㎜以上不超過155㎜的為輕巡。

然而,武夷山級重巡的火力布局為前二後二共計四座雙聯裝六寸半、即208㎜艦炮;炮塔正麵裝甲厚176㎜,可承受八英寸炮彈的直接命中,舷側主裝甲帶厚達144㎜,艦橋指揮塔裝甲厚192㎜,稍顯薄弱的水平裝甲厚64㎜。

動力配置為十二座重油鍋爐與四座蒸汽輪機,總輸出功率為12.2萬匹馬力,可驅動標準排水量1.26萬噸的全艦達到32.2節的航速。

實際上大明海軍對於條約型重巡並不怎麼感冒,他們普遍認為這玩意太雞肋了。

輕巡與重巡本身就是一種非常畸形的產物——輕巡是裝甲巡洋艦的自然延伸,還算正常;但重巡卻是海軍條約的強行劃分,其實大家都不樂意。

如果可以,任何國家的重型巡洋艦絕不會局限在一萬噸標準排水量以內,這實在是太束縛設計了,也讓重巡變得有些雞肋。

海軍條約無疑是各國軍艦設計師心目中的廁紙,欲扔之而後快。

加了不超過排水量限製、不違反主炮口徑限製,設計師們不得不在許多方麵做出艱難的取舍。

比如美國的新奧爾良級重巡就被迫縮短了艦體長度和寬度,艦艏也降低,使得遠洋適航性和艦體穩定性都有所惡化。

可以說一萬噸標準排水量是個很尷尬的區間,不僅僅影響適航性,就連裝甲也無法增加太多。

而大明方麵則不願意受這個束縛,於是提議單獨走後門。

由於《倫敦海軍條約》同時規定了英、美、中三國重巡的總數量和總噸位——英14艘、美17艘、中14艘;英14.6萬噸、美17萬噸、中14.6萬噸。

大明海軍提議,主動減少總數量至10艘,但是在排水量和主炮口徑方麵要“適當放鬆”。

寧願要少一點的雞胸肉,也不要多一點的雞肋。

於是在一番交涉之後,英美方麵要求再減少一艘,單艦不得超過1.2萬噸;大明則表示可以,但單艦排水量上限須至1.3萬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