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三章 自作自受;請相信我們(2 / 2)

望著狼狽敗退下來的意軍潰兵們,裡卡多、恩裡克等人滿臉陰沉,而其他各營的軍官們卻有些幸災樂禍。

早都說了沒必要繼續進攻這個難啃的鬼地方,這就是偏執的後果啊。

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還硬要撞個頭破血流才肯罷休。

然而,109高地的攻防戰還隻是整場戰鬥的局部罷了。

在五〇旅的左翼,共和軍第三十二步兵師這兩天同樣遭到了大規模進攻。

沙俄乾涉軍首次登台亮相,其第八“薩卡洛夫”步兵師與國民軍第九十六步兵旅相配合,在下遊多處擇地渡過了特茹河。

三十二師在四個方向上都遭到了進攻,戰線告急,外圍陣地全部失陷,二線陣地岌岌可危,傷亡接近二千人之多。

前往增援的一個旅在半途中接連三次遭到空襲,旅部被一枚航彈直接命中,指揮官幸免於難但是參謀人員死傷慘重,整支部隊混亂不堪,恐怕需要一些時間才能重整。

“長官,三十二師請求我們的幫助。”

“否決。”

在軍官們的注目下,周長風果斷地拒絕了。

這無關唇亡齒寒,主要是五〇旅本身的兵力就有限,據守已有陣地都已經顯得捉襟見肘了,再分兵去幫忙顯然是不可能的。

也正因如此,六月十八日當晚,三十二師趁夜後撤了八公裡,這才得了喘息之機,勉強穩住了陣腳。

右翼的四十七旅一觸即潰、左翼的三十二師兩日即敗?

友鄰部隊防區的失陷致使五〇旅左右受敵,這兒形成了一個危險的突出部!

算盤打得很精的共和軍司令部這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情況不妙。

他們起先以為對方發動的隻是試探性進攻,因而打算觀望一段時間再做打算,結果沒想到己方敗退的這麼快。

這一下子就打亂了原先的戰役部署,環環相扣,現在整條戰線都有崩潰的可能性。

然而就算到了現在的關頭,共和軍司令部和政府的達官貴人們仍然在推卸責任和相互扯皮。

遠在柏林的德軍總參謀部都嗅到了危機的氣息,紅鷹軍團接到了秘密電報,柏林方麵詢問“現在看來,戰略決戰存不存在勝利或相持的可能性”。

雖然希望不大,但是紅鷹軍團還是與國際旅一起提出了反擊計劃——迅速部署一部分戰略預備隊,配合現在仍然堅守著的五〇旅,向已經渡河的敵軍發起淩厲的反擊,奪回南岸陣地,從而暫時性的扭轉被動局麵。

顯然德國人現在也很不爽,他們認為共和軍的內鬥已經嚴重影響了政權的前景,戰略決戰的勝利希望是渺茫的。

即使這場反擊取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並不意味著就能最終獲勝!

不僅僅是參謀委員會的德軍顧問們在大力吐槽西班牙的內政,周長風也忍不住罵娘。

“這種爛仗打個屁!”

不過他用漢語的吐槽大家自然是聽不懂的。

微微平複了一下心境之後,他才轉而用英語歎道:“正常的戰略決戰應該是互有得失的相持,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戰以後,劣勢的那一方漸漸的落敗。可是,戰線一開始就幾乎崩潰……這場戰役已經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正當克雷蒂安、羅爾德在寬慰的時候,看著有些欣喜的米勒奔進了指揮部。

他立正敬禮道:“長官,德國人的聯絡員準時到達了!”

一架灰綠色的Fi-156聯絡機飛臨了五〇旅所在地,望著如同月球表麵一樣遍布彈坑的原野,飛行員駕駛著飛機在天空中盤旋了兩圈才找到了一處適合著陸的地方。

菲澤勒公司出產的這型上單翼、三座、單發的小飛機並不亮眼,但對於軍隊作戰而言卻不可或缺,軍官的交通來往、觀測炮彈落點、前沿偵察等等的雜事都能乾,其獨特的設計使得它擁有相當誇張的起飛著陸距離——五十米平坦的土地即可。

當兩名紅鷹軍團的軍官步入指揮部的時候,周長風正俯身趴在桌子上,嘴裡咬著一支鉛筆、手裡又拿著一支,在那幅大比例尺地圖上寫寫畫畫。

“你們的指揮官在哪?”

一個女聲傳入耳中,打斷了周長風的構思。

他既驚奇又不愉地站直了身子,伸手把嘴上咬著的鉛筆拿了下來,“我就是。”

一男一女的軍銜都是上尉,男人一看就是標準的德國人——臉型硬朗得就跟刀削斧劈出來的一樣,棕發褐眼;而女人則是金發藍眼的,很可能有北歐血統。

大概是驚奇於周長風的年齡與做派,二人有些詫異,愣了一秒,那名男上尉才敬禮道:“指揮官先生,參謀委員會的計劃已經被司令部批準,我們是來傳達命令的。”

周長風不動聲色地將文件包中的作戰命令接過,迅速瀏覽了一遍,接著看向了二人,嚴肅地問道:“這關係到五〇旅全部誌願者的生命,以及犧牲的價值,你們能不能保證按時到位?”

“抱歉,指揮官先生,我們隻負責將命令傳達到你,並確認伱同意。”這位通信兵上尉恐怕就是那種說話做事一板一眼的人了。

這計劃擬以紅鷹軍團的一個裝甲營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團為進攻矛頭,輔以第十一國際旅、第一〇五國際旅、共和軍第十四步兵師,總兵力兩萬人,迂回至西邊,沿著特茹河向東穿插,將南岸的敵軍分割包圍並殲滅。

計劃很美好,但是關鍵在於得等這些部隊部署到位,也就是說五〇旅得孤軍奮戰、堅守在突出部,從而吸引左右兩翼的敵軍繼續圍攻。

說實話,周長風並不想接受這個任務,但是紅鷹軍團的加入使得此計劃變得好像靠譜了許多?

而且所需時間不算特彆多——四十八小時。

他叩了叩桌子,皺眉道:“如果不能保證四十八小時到位,我拒絕執行這個任務。”

這時,那名女上尉開口了,“我們會儘一切可能保障運輸和集結,請相信我們。”

這段支線差不多收尾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