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的爆炸致使銅陵號部分艙室斷電,但是動力尚在,應急供電設備也正常運作。
損管隊員和其他水兵們全力以赴,迅速控製住了進水狀況,斷電故障也沒過多久就恢複了。現在的銅陵號回正了船舵,然後繼續倒車,緩緩後退以遠離前方危險的水雷區域。
斷口粗糙而淩亂,那兒的艦身鋼板卷曲變形、裸露著各種管道和線纜,好似是被用力掰斷的藕,而非用利刃切開的那麼齊整。
不過,儘管看上去淒慘無比,但並無沉沒風險,傷亡也相對不大,共計四人失蹤、一人陣亡、七人重傷。
秉持著戰時無線電靜默的規矩,銅陵號使用旗語和燈語向艦隊報告情況。
幾麵旗幟被掛上了桅杆,信號燈也一閃一閃的——前方敷設有水雷,高度危險,我艦重傷,狀況穩定。
艦隊遂停止前進,掃雷分隊立刻出動,四艘掃雷艦排成了梯形隊形,在目標海域以Z字形來回航行,向漂浮的水雷射擊以將之誘爆、使用掃雷具清理固定的錨雷。
銅陵號驅逐艦的倒黴遭遇讓艦隊上下意識到戰鬥真的開始了,現在每個人都置身於險境,隨時都可能在不經意間丟了命。
隻是,大家仍然不清楚日本人的抵抗程度會是如何,或輕或重?
前方不斷傳來轟隆轟隆的爆炸聲,那是掃雷艦在使用機炮或重機槍射擊發現的漂雷。
因為留給抵抗軍的時間有限,不到三十個小時的時間,還缺乏專業的布雷艦,他們在川崎附近的航道敷設的水雷數量有限。
晴朗的天氣也提高了清理雷區的效率,也就一個時辰多的工夫,四艘掃雷艦很快就清除了這兒的幾百顆水雷。
執行偵察任務的幾架俯衝轟炸機也陸續返回,彙報了他們的見聞——川崎附近並無可見的工事。
也許事實是對方的確沒有布置防線,但也有可能是他們把野戰工事偽裝的很好,成功騙過了飛行員們的眼睛。
銅陵號的遭遇雖然讓人驚駭,但並未挫傷明軍官兵們的士氣,第四步兵師的狀態依然相當之積極,已經開始準備登陸了。
與此同時,在稍北些的地方,艦隊主力已經進抵東京碼頭一帶。
數十艘大小戰艦組成的艦隊變化了隊形,主體呈兩條平行且交錯的一字長蛇陣,外圍則是一些來回巡邏的驅逐艦,這是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魚雷艇或蛙人。
在歐戰時期,意大利的一支蛙人小隊從水下秘密潛入奧匈海軍基地,膽大心細的蛙人們創造了光輝戰績——以小博大成功炸沉了排水量二萬噸的烏尼提斯號戰列艦。
有此前車之鑒,列強海軍自然都多留了心眼,研究對付蛙人突襲的方法,並在海軍條令中予以增補。
大明雖未參戰,但官老爺們卻很樂於白嫖它國的經驗教訓。
“……預計第三梯隊在五點左右可以上岸,之後隻需扼守灘頭陣地就行了。不過,如果一切順利,嗯…那我們到時候再執行二號方案吧,向縱深深入一點。”
語畢,周長風在伸手在地圖上輕輕一敲,然後看向了麵前神情各不相同的軍官們。
大家當即抱拳,一齊朗聲應道:“得令!”
申時剛過,15:12,陸戰一團的登陸行動拉開了帷幕。
章和號與永平號戰列艦都在艦艉兩舷放下了快速偵搜艇,一共四艘,它們搭載著陸戰一團偵察隊的二十幾名官兵。
這是一種用於大部隊登陸之前對灘頭進行偵察的高速快艇,通體光滑圓潤,為鋁合金材質,可載六到八名士兵,兩舷供乘員上下的地方有折疊的鋁合金梯子。
海軍一如既往的沒有給這種小東西冠以年份命名,直接把它叫做“一號偵搜艇”,全長十五米、排水量六噸半,為了能夠達到快速偵察搜索的目的,其搭載一台三百五十匹馬力的丙字三型柴油機,最大航速可達三十六節。
四艘偵搜艇飛速衝向灘頭,在平靜的海麵上留下一條條航跡。
偵察隊的二十餘官兵們並未遭到任何攻擊就安然搶灘上岸,他們也成了陸戰一團上下最先踏上異國他鄉土地的人。
他們檢查了一下周遭的環境,認為並無異樣,便發射了兩發綠色的信號彈。
至此,後續的登陸行動才正式展開。
大明陸軍和海軍本身就研究、敲定過登陸作戰的模式,這也是海軍陸戰隊執行其主業的指導方針,許多登陸作戰的條令都是以之為基礎的。
而周長風在其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細節,並添加了許多後世的輔助理念,隻是這些先進理念暫時僅存在於書麵和沙盤推演上,恐怕要等到今後登陸南洋時才能派上用場。
總而言之,如今明軍在對已確定的登陸地域遂行登陸行動時,戰術上分為三大步驟。
第一,運用飛機和高速偵搜艇對海灘進行摸底探查,障礙物的布置、海灘的坡度陡緩、火力點的分布等等。
第二,海軍戰艦對灘頭進行火力準備,攻擊已發現的目標。之後繼續保持炮擊,掩護登陸部隊靠岸。待他們距灘頭不足一裡時,戰艦開始向後方縱深延伸火力。
第三,如果有障礙物阻擋,工兵單位便要先行靠岸對其進行破壞,若無則略過。隨後,登陸部隊乘坐各式登陸艦艇登陸,搶占灘頭陣地。
戰列艦、航空母艦,以及六艘登陸艦都陸續放下了二十多艘登陸艇,這種木製的小艇長約十二米,由一台一百匹馬力柴油機推進,最大航速十節,可搭載十一噸貨物。在運送兵員時,可裝大約四十人。
戰艦兩舷垂下了一道道繩網,全副武裝的士兵們一個接一個地借著繩網往下爬,最後跳進登陸艇中。
薛燦的第一營打頭陣,十八艘登陸艇在駛離了艦隊以後同樣一字排開,全速衝向灘頭。
佇立在章和號戰列艦艦橋中的周長風端著望遠鏡,在他眼中,登陸艇們留下的航跡就像是一排雪白的梳子。
登陸進行的很順利,一艘艘登陸艇接二連三地衝上了灘頭,前邊的跳板“嘩啦”著放倒,拎著步槍的士兵們拔腿跑出,迅速向左右兩側分散,展開了陣線,然後或蹲或伏的警戒著。
就這樣,除了有幾人摔倒受傷以外,一營的數百官兵幾乎安然無恙地建立了灘頭陣地。
隨後,第二梯隊也同樣輕鬆上岸。
不是說有什麼抵抗軍嗎?怎麼到現在連個影子都沒見到?
下午16:46,作為第三梯隊的團部、戰防炮隊、工兵隊、兩棲戰車隊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