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目距離820,高程11,敵一線陣地及縱深,一炮至四炮逐個增加10密位,煙幕彈!”
“砰!砰!”
四發80㎜煙幕彈的落點不一,大致是縱向十幾米的間隔。
如此接連三輪,抵抗軍的陣地側翼出現了一道灰白色的煙牆,它由十二發煙幕彈所釋放的煙霧團構成,長約一百五十米、寬十幾米,直接切斷了敵軍陣地的右邊,讓其它地方的敵軍難以察覺那兒的情況。
同時,四輛兩棲坦克和六十幾人組成的分隊大膽出擊,突破了當麵之敵的阻擊,迅速而又果決地挺進了二百米之遙。
他們隨即在原地構築工事,亦或是直接借用現成的彈坑作為掩體,建立了一個穩固的支撐點。
肋骨間被人紮了一根釘子?換誰都不樂意。
藤原義春中佐趕忙指令迫擊炮壓製這些直插進來的明軍,並調動一個中隊的預備隊向其發動反擊。
當日本人的注意力被這個分隊所吸引時,位於正麵的主力已經從剛上岸時突遭阻擊的混亂恢複如初,步兵們發起衝擊,坦克們原地不動。
這種境況下的坦克扮演著披甲的弓箭手的角色,而非具裝騎兵。
陸戰一團三營的數百官兵微微向兩翼拓寬了陣線,然後迎著撲麵而來的火力交替掩護躍進。
雖然是同一時期,但奮勇守土軍的形象卻和後世影視劇展現的樣子相差甚多——頭戴的鋼盔是英式的鍋蓋樣式的MkI湯米盔、而非九〇式鋼盔;所使用的輕機槍是劉易斯或麥德森、而非十一年式歪把子;重機槍也不是彈板供彈的九二式雞脖子、而是帆布彈帶供彈的水冷維克斯。
缺少反坦克直射火力的他們麵對這樣的攻勢可以說是束手無策,己方的機槍火力點一旦開火就會被明軍坦克攻擊,一字排開於戰線上的十幾輛三五式浮遊戰車就好像十幾座移動碉堡。
所以抵抗軍隻能寄希望於近接作戰時能扳回一城。
因為機槍火力點幾乎都被壓製,僅憑步槍幾乎不可能阻止明軍士兵們的衝擊,幾十秒的工夫,那些交替掩護前進的明軍步兵們就已經衝入了前沿陣地。
雖然大明的工業化程度排不進列強第一梯隊,但步兵單位裝備的自動火力之豐富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
在至昌三十六年修訂的陸軍編製表上,每個隊的本部都預備有十支三四式衝鋒槍和十支二十式自動槍,有需要時可自行分配使用,也就是說平均每個班都能額外獲得兩支自動武器。
以大戰後期的視角來看,這或許算不了什麼,但如今還隻是三八年,英軍甚至都尚未裝備製式的衝鋒槍。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自動武器的多寡直接決定了近接作戰時哪一方會更占優勢。
發起反擊的數百抵抗軍與衝入陣地的明軍混戰在一起,手榴彈爆炸的轟響和慘嚎聲此起彼伏。
因激戰而衣衫襤褸的抵抗軍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發起白刃衝鋒,高呼著“日本萬歲”或“大和族萬歲”,不過恰恰沒有“天鬨黑卡板載”。
矮個子、羅圈腿的抵抗軍卻拿著與其身材不符的修長的栓動步槍,這在陸戰一團官兵們看來頗為滑稽。
一發發9.6×20㎜手槍彈和.351溫徹斯特步槍彈劈頭蓋臉的噴射而出,被撂倒的日本人撲倒在地,亦或是從上邊摔進戰壕。
沒有耗費多大工夫,藤原支隊的反擊就被粉碎了。
在側翼,那支由四輛坦克和幾十名步兵組成的分隊依然穩穩紮在原地,向他們反擊的一個中隊徒勞無功。
至此,三個中隊的預備隊都損失慘重,預備隊僅剩兩個中隊齊裝滿員。可前沿陣地已經被明軍拿下,主陣地搖搖欲墜。
傾心竭力耗費幾天幾夜構築的防線就這樣被輕易突破了大半?
本以為至少能阻擋明軍兩個晝夜,結果隻堅持了兩個小時就岌岌可危了,雙方的交換比更是沒法看,己方作為防禦方,傷亡反倒是進攻方的好幾倍。
“準備撤退!”
“現在嗎?閣下,我們至少也該等到天黑吧?”
“不可能的,在那之前我們就死光了。”
麵無表情的藤原義春中佐深深地感受到了國力的差距,抽象的工業產值等統計數字在現在被直觀且具象化的體現在了戰場上。
在隨意的施放了一些發煙罐以妨礙明軍視線以後,藤原支隊迅速脫離了防線,向東京城區方向撤退。
昨天中午清點人數時,藤原支隊尚有五千七百餘人,迄今隻是經曆了一次失敗的夜襲和兩個多小時的正麵防禦,就已經傷亡二千人有餘。
猛烈的炮火和空襲在殲敵數字中占據了大多數,大約一千四百人都是炮彈和航彈的戰果,其餘的六百人之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手榴彈和槍榴彈的戰果,步槍和機槍射出的子彈所造成的傷亡與那些爆炸性兵器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如此高烈度的戰鬥已經摧毀了許多人的心防——昨晚還在一同談論的好友在幾個小時以後就變成了一具屍體,或者隻剩下殘肢斷臂。
撤退之路不過幾公裡遠,但明軍艦載機的空襲卻讓它好像長了十倍。
沿途遺屍數百,又有不少人膽怯逃跑,三千七百餘人的殘兵敗將撤退至預定區域時已經隻剩下不到三千人了。
“據海軍飛機報告,周圍並無其它可疑敵軍。”
“好,那咱們繼續推進,等抵達城區以後再停下來。”
陸戰一團強渡荒川的行動頗為順利,周長風非常滿意,決心趁著現在士氣極佳的狀態繼續高歌猛進。
同時,西南邊的川崎方向,因為敵軍的意誌遠超第四師上下的想象,所以起初由於掉以輕心而吃了虧,但隨即還是順利達成了突破。
鬆本支隊的下場比藤原支隊更為淒慘,第四師將其大部殲滅,建製全無,僅有不足千人的潰兵敗逃。
正東邊的船橋市,第七師的進展也相當順利,阻擊他們的清水支隊因為選擇了灘頭防禦,被陸海空火力殺傷嚴重。
之後,傷亡半數的清水支隊便遊而不擊,四處布置詭雷和地雷來遲滯第七師的行動。
時至當日正午,從三個位置登陸的明軍均已了結各自正麵的阻礙,東京城區就此陷入三麵合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