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如此回禮?(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6275 字 10個月前

蕭琰瞪圓了眼眸,忍不住伸長脖子望了眼,實在捺不住好奇心,便起身過去湊到沈清猗案幾側邊,彎下腰支頭去看,“都送的什麼寶貝?”

密密麻麻的全是字,還是簪花小字。

蕭琰看得眼睛發花,這密密麻麻一長串,足有上千行,她這般斜簽著身子,又不便太過貼近沈清猗,姿勢比蹲馬步還累。

沈清猗坐著不動,拿著卷軸的手卻往右邊挪了挪。

蕭琰身子又向前傾了些。

蕭琮扶額,唇邊卻忍笑不禁,清猗也會作弄人了。

沈清猗對被迫答應教蕭琰學藥還是有些芥蒂的,小小捉弄了下她,便將禮單擱在案上移過去,“十七自個看。”

蕭琰索性跪坐在軟毯上,將禮單拿過來掃了一遍。

第一眼就看見右首打頭的:太子,五百年山參一枝。

她“哈”的一聲笑說:“這個太子挺會送禮。阿兄的藥膳中就有百年山參,阿嫂說補氣最好。對吧,老師?”她抬眸笑嘻嘻的。沈清猗還沒正式教她,她卻已先將老師叫上了。

沈清猗心裡哼了聲,淡然道:“記得沒錯。”

“咦,還送了鐘太傅的《宣元表》?”蕭琰眨了下眼,往下一溜看到齊王的禮,嘖,王石軍的手帖,加上顧常侍的真跡,這份禮又比太子重了!

蕭琰哎呀一聲,“這個齊王跟阿兄有親?”她記得四哥的那位公主母親和太子、齊王都不是同母吧,論起來齊王沒有比太子更親的理。

蕭琮抽出張空白箋紙,提筆寫下“河西十萬兵馬”,展給蕭琰看了一眼,笑得清悠,“能不有親麼。”

蕭琰眨了下眼,哈的一笑,伸手在空中寫了個“太”:他想當太子?

蕭琮唇一彎,將那張箋紙折了,解說道:“太子是元後所出,齊王是當今皇後所出。”

這話說得可真夠白了——沈清猗看著茶盞眸光幽浮,蕭琮待蕭十七果然是極好的。

蕭琰唉了一聲氣,皺了眉毛替兄長擔心事,“這禮收著可真燙手,還不能不收。”

蕭琮笑著點撥她,“沒事,咱們禮尚往來就是了。”

蕭琰眼一亮,哈哈笑道:“沒錯,回禮相當就是了。阿兄,你準備回什麼禮?”忽又牙疼,“王右軍,顧常侍,哎……”誰能跟書聖、畫聖相比呢?

“清猗以為呢?”蕭琮微笑看向妻子。

沈清猗聲如冷泉,葉出兩字:“年代。”

蕭琰一下明白了,“不錯,可以選年代古遠的名家。不過,選誰好呢?——杜齊相,崔子玉,張伯英,蔡中郎,鐘太傅?”這五位都是漢魏名家,其中杜、崔、張三位皆有草聖之譽,張伯英和鐘太傅則與王右軍、王大令父子同列書中四賢,而蔡中郎創了飛白體,也是鐘太傅隸書的師學者,論起來這五位的書法真跡都不下於王右軍手書的珍貴,而且還尤有過之,因為存世更少。蕭琰相信以蘭陵蕭氏的底蘊必定收藏有這些真跡,即使不全,也有其中之二三。

蕭琮笑了一聲,“這些,或許有,隻是,父親怕是不舍得給的。”

他們的父親蕭昡就是書法大家,焉能舍得將這些書帖送予他人?

沈清猗卻從蕭琮這話中聽出了另一層深意,蕭昡不會費心思去營事太子或齊王,若真個至關重要,作為蘭陵蕭氏的家主,又豈會舍不得幾幅名家書帖?

蕭琰唉聲道:“這我就想不出了。論畫,顧常侍之前,趙夫人、曹不興、衛協、張墨?話說這幾位的真品也不多啊。”

她側眸看向沈清猗,“阿嫂覺得呢?”

沈清猗寒眸掃向禮單,淡淡道:“鐘太傅。”

蕭琰眨了下眼,順著她視線方向看禮單,不由呆了一下,然後噗的一笑,“阿嫂該不會是說,將太子送的鐘太傅《宣元表》回給齊王吧?”她說著慢慢瞪大了眼睛,“然後將齊王送的王右軍《上穰帖》回給太子?”

她嘴角抽了抽,“阿嫂,可以這麼回禮的麼?”

這些士家送禮的習俗母親沒教過她,倒是綺娘說過一些,但蕭琰也忍不住懷疑,士家能這麼回禮麼?似乎以東家禮回西家禮,是可以的,但應該錯開回禮的時間吧?再者,以同一家族的禮回禮似乎不好吧?

沈清猗眸色如澗幽,“這要問你阿兄了。”

蕭琰“啊”了一聲,疑惑不解的看看沈清猗,又看向蕭琮。

蕭琮看妻子的目光隱有讚色,微笑回蕭琰道:“若是彆家,自是不合適,太子、齊王嘛,卻恰恰是好的。”

蕭琰烏黑溜溜的眼珠轉了轉,用太子的禮回齊王,用齊王的禮回太子……她倏然一拍腿道:“我明白了!哈哈,果然是妙的。”

這就是明擺著告訴太子齊王:你們皇家兄弟的事,咱不摻和。

她哈哈笑起來,看向沈清猗道:“阿嫂真是聰明!”然後又咦一聲,“還有《斫琴圖》呢?這個用什麼回禮?用哪位大家的真跡?”

蕭琮含笑不語,依然看向妻子。

沈清猗語聲淡淡道:“不是《斫琴圖》麼,既然是琴,那就回琴便是。聽說,齊王的琴道也是不錯的。”

蕭琰愣了愣,突然噗一聲笑倒在案,“這回禮,果然好得很。”她這位四嫂當真是妙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