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遐思(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5099 字 10個月前

轉眼過了中秋,到了九月。

九月初五,是蕭琰的武課日,她穿了細葛短衫,衫擺不過膝,褲子下擺紮在薄靴裡,一身利落颯颯,由蕭承忠在聽風亭指點練橫刀戰技。

聽風亭在承和院的東北角,位於主宅樓院的後方。那裡有一片不大的鬆柏林,聽風亭就建在鬆柏林的北麵。亭子原先並不大,但蕭琮為了方便蕭琰練刀,便吩咐蕭榮著人擴建了亭子,方圓六丈,頗為開闊,即使兩人在裡麵對戰,也不會施展不開手腳。

為了不讓人打擾蕭琰練刀,蕭琮一早吩咐下去,院中下人無事不要去鬆柏林。後來,沈清猗又令藥僮在林子裡辟了塊小藥圃,從深山裡移植過來一些喜陰不喜陽的青草藥,吩咐下人不要出入林中,省得不小心踩到了草藥。因此這處鬆柏林便成了承和院內極僻靜之地,少有人來。

於是蕭琰練武時便放心摘下麵具,一身葛衣在亭中騰挪躍閃,手中一柄柘木刀不時發出破空聲,顯見出刀速度已快到一定程度。

蕭承忠右手握著木刀站在一邊,不時出言指正她出刀的角度,一時又突然出刀偷襲。偶爾兩刀交擊,竟發出沉樸的堅實聲。這一刀若擊實了,雖是木刀,怕也有骨裂之險。蕭琰人小力弱,便用步法,巧妙卸力。

這種步法也是蕭承忠教她的,說叫鬥轉星移步,暗合北鬥七星之數。據說是諸葛武侯創下,內含易數星相之學,借星辰之力化為己用的一種步法。

聽起來很嚇人,連天上的星辰之力都能借用?其實說白了也沒那麼嚇人,有一種步法叫淩風步,就是借助風力,讓自己的身法更加輕盈靈活,而風力也是自然之物,和星辰並無二樣,隻是天上的星辰距離地麵遙不可及,聽起來就很玄奧不可思議。

事實上,“鬥轉星移”分“鬥轉”和“星移”。星移是指移力、挪用對方之力,而鬥轉是反轉對方之力。顯然,星移相對易,而鬥轉難。

蕭承忠說,他從五歲練武,鬥轉星移步已練了二十年,卻不過將“星移”的“移”練到了五六分,能移卸對方三分力。據說“星移”練到極致的,不管遭遇多強的對手,都能移去對方的力量並挪用於己身,一直將對手拖得疲力倒下。又說“鬥轉”練到極致的,更能將對手的力量反轉回去,借力打力,更迅猛的對手擊倒。

像用鬥轉星移步法來卸力,隻是最初階的領悟。

又說,真正悟到精髓的,據說步移騰挪之間就有星辰鬥轉之玄妙,縱然千軍萬馬之中,也可拂衣來去。

蕭琰聽得目瞪口呆,“可有人練成過?”

蕭承忠嘿嘿的笑,“這種境界隻是口訣後麵的記述罷了,誰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沒聽說有人練成。要真練成了,還不成陸地神仙了?除非是知命、洞神境,但這樣的高手隻是傳說,幾百年也未聽說有一個。”

這些所謂的功法神術,蕭承忠看得多了。

據說大梁高帝崇武,建朝後搜集了不少武功道法典籍,有些據說練成了能騰雲駕霧、瞬息千裡,蘭陵蕭氏的武經閣裡至今還保留了不少部,蕭承忠聽侍衛首領蕭懷中提過,反正他是不信的。

像這部《鬥轉星移》功法,是因步法巧妙可卸力才被采用,作為橫刀戰技的配合步法,習練這個步法的人也最多練到移力,什麼挪、轉都無人相信了。遇上那天生膂力的,根本不練這步法,還不如練淩風步,能讓身法更快捷。

但要將這鬥轉星移的“移”練好絕也非易事。武功一途,除了苦練外,還得講悟性,沒有悟性,任你苦練也無法臻至大成。

不過,以十七郎君這等悟性天賦,或許,大概,能練到蕭老大那樣?——明明纖細如一株水柳,卻能將天生膂力的蕭向北敗於刀下,確定府中第一高手地位,靠的就是將鬥轉星移的“移”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其實讓蕭老大來指點十七郎君更好。

蕭承忠這麼想著。

但蕭懷中是府裡的侍衛統領,是睿思堂的人,連他家郎君都指使不了,他可不敢求告上門。雖然他對十七郎君很有好感,這般美質如玉又謙遜尊重人的郎君誰不喜歡呢?不過,還是他的屁股更重要,上回不小心招惹了蕭老大,被他連鞘揮刀拍了一記,右股上腫了老大一塊,鎖在屋裡半天不敢出門,被侍衛們好一陣笑話,他可不想再挨那滋味了。

蕭承忠心裡天馬行空的想著,卻沒留神世子夫人已經站在遠處看了一會。

沈清猗站的地方有些遠,距離亭子百步開外,身邊隻帶了青葙、菘藍兩位大侍女,一主二婢行走輕細無聲,也難怪沉浸在思緒中的蕭承忠沒察覺。

沈清猗這會是從鬆柏林出來。林內藥圃種了幾株很難養育的草藥,她時不時過來親自看顧。出林時忽然想起今日正是蕭十七武課,便半途折了方向,走了聽風亭這邊。遠遠看見蕭琰在亭中練刀的身形飄如遊雲,矯若驚龍,一把木刀在她手中仿佛有了靈氣,少了兩分凝重氣勢,卻多了幾分飄逸的靈動。

她不由往前走近。

細微的裙裾窸窣聲微不可辨,但蕭承忠自幼習武,耳目靈敏,百步之內的飛花落葉之聲都能聽辨,沈清猗才一起步,他就有覺察,頭一轉,目光如電般掃射過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