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指教(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6687 字 10個月前

蕭琰出關了,蕭琮也沒讓她隨護在身邊,他雖然已經不再疑心郡主看中蕭琰,但減少見麵的機會總是好的。蕭琰便留在樂水居裡練功,或者陪沈清猗參加威州貴婦仕女們的宴會。

威州是邊城,風氣比起賀州又更開放,蕭琰雖然身量已高,但還隻是十五歲的少年,混在一群貴婦小娘子中間也沒人覺得不妥,而且蘭陵蕭氏家風嚴,蕭氏子弟不滿十七不允許碰女色,這是河西士家都知曉的,當然不擔心生出什麼事端,至於小郎君和小娘子眼波遞送,拉拉手挨挨腰什麼的,那算什麼事呢?就算私下裡有親親抱抱,沒人看見,那就不算啥事。何況,蕭家十七郎很規矩,眼神清澈又正派,從不東瞟西瞄,逛園子時護在世子夫人身後亦步亦趨,端謹得很,反倒是小娘子們的目光老在她身上打轉,想往她身邊湊。蕭琰參加過一次貴婦家的逛園子宴會後,“為人正派,端方有禮”的名聲便傳了出去。

但沈清猗帶她赴了兩次宴就不帶她了,半嗔半調笑說省得她被哪個小娘子摸摸蹭蹭占便宜了。這威州貴女的豪放真是令沈清猗也有些吃不消了,大庭廣眾下那眼神不要明晃晃的帶鉤子啊,還有逛園子的時候故意往這邊蹭是幾個意思?

沈清猗不要她陪了,蕭琰也樂得不去,她寧願待在院子裡練武,也不願去參加這種宴會,那些熱情的眼神兒她也吃不消啊。她覺得不如真在臉上點些疹子嚇跑一大片算了,省得那些小娘子們覺得“隔著麵具更加神秘迷人”——這句話是她耳力好聽來的。當然她這個點疹子毀容的想法被沈清猗一巴掌拍了下去。

貴家宴會上的事總是傳得很快,蕭琰參加兩次宴會後便連樂山居也聽說了她的美名。

因為蕭琰是清川郡主吩咐過的重點人物,鷹組便也彙報了這條消息。大侍女琴心疑惑道:“蕭十七郎既然少年英銳,蕭世子怎麼不帶他去軍營?難道是忌憚?”腦中瞬間構思出世子忌憚非同母出的嫡三子的情節。

清川郡主在燈下看著鷹組收集後由侍女歸類的情報,口裡輕嗤了聲,道:“他是顧忌我接近蕭十七。”

琴心立即想到另一個方向,“難道蕭世子擔心郡主看中蕭十七郎?”

一般來講,甲姓世家願意將嫡女嫁到皇家,但很少願意將嫡子“嫁”給皇室公主郡主,除非這個嫡子不出色,隻剩下傳宗接代或聯姻的功用,但蕭十七郎以十五歲晉入登極境,哪裡是不出色,簡直天賦絕頂,這等人才蕭氏寶貝還來不及,怎肯“嫁”給皇室聯姻?蕭世子防備郡主倒也是情理之中。

清川郡主噗一聲笑,她娶蕭琰?

經琴心這麼一提醒,她忽然覺得自己可能想岔了,蕭琮或許根本不知道蕭琰的身份。她原以為蕭琮防備她接近蕭琰,是擔心蕭琰性子純真會對她生出好感,進而對皇室生出好感,但若蕭琮不知道蕭琰的身份呢?這是很有可能的,畢竟蕭琰的身世太尷尬,要讓蕭昡和安平公主給兒子說十七是你父親和你姨母的女兒……估計沒法開口。

所以,蕭琮是防備她看上他“弟弟”?

“哈哈哈……”清川郡主越想越好笑,樂得前仰後合,幾個大侍女都被她笑得一臉莫名。

琴心心想,她的話那麼好笑嗎?

轉念一想也是,郡主何曾對哪家郎君“看中”過?就算是郡主的母家,清河崔氏這一代最出色的美男子崔清玨也隻得郡主讚了聲“瓊華玉樹”,便沒後文了。那蕭十七難道還比崔七郎更俊美風趣雅致?再說,他們郡主也不是惑於美色的人。

清川郡主笑了會,微微眯著眸子,“這可真有意思。”

幾個大侍女見她這神態,心道:郡主又要算計人了。

次日,與蕭琮一起從軍營出來,清川郡主笑道:“聽說十七郎在貴家很受歡迎啊。”

韋蘊坐在肩輿上捋須笑了一笑。這種帶有桃色曖昧的消息向來是傳得最快的,韋家的三個女郎從宴會回來後便不住嘴的誇讚蕭琰,韋應周當時很不屑的哼一聲,說蕭十七不務正業混在女人堆裡,立即被他的妹妹們用眼刀子刮了一陣。還是韋夫人有見地,私下對韋蘊道:“郡主在軍中踐習,蕭世子恐怕是有些顧忌的。”郡主明年二月就滿二十,該行冠禮了,如果有訂親的,冠禮後就要行大婚,如果沒有訂親,也要說親了——梁國公世子這是隔絕清川郡主與蕭十七郎接觸的機會,看來國公府對這位“嫡三子”還是很看重的。

蕭琮嗬嗬一笑,道:“十七年少拘謹,在宴會上多見識些人也好。”

這話巧妙的將蕭琰參加仕女宴會說成了增長見識。

次日上午,蕭琮巡軍就將蕭琰帶上了,省得落個混在女人堆裡的名聲,這對世家郎君來講可不是好名聲。

他對清川郡主看上蕭琰的疑慮已經打消,說到底這是他作為兄長過於著緊弟弟而做出的不合理判斷,以皇室和蕭氏的微妙關係,清川郡主不可能娶蕭氏子弟。蕭琮冷靜後想通這一點,就不再顧忌蕭琰出現在清川郡主麵前,當然,該有的防備還得有,論心眼十七不是清川郡主的對手,保持距離為好。

韋蘊和韋應周父子已經在知仁苑門口候著,蕭琮一行出來相候不到半刻,清川郡主一行就出來了。

蕭琮帶著蕭琰上前行禮,正式介紹道:“郡主,這是琮十七弟琰,字悅之。”

蕭琰合手向她行禮,“蕭琰見過郡主。”

清川郡主調笑她一句:“十七郎今兒不去貴女宴會了?”

蕭琰老實道:“早就不去了,夫人娘子們說的衣服首飾妝容發髻什麼的,我都插不上話,彈琴做詩什麼的,也不是我的擅長,還是待在院子裡練刀自在,這個我懂。”

清川郡主聽得直樂。

韋蘊也嗬嗬笑起來,覺得這個少年坦城有趣。韋應周對蕭琰的印象又轉好了,覺得蕭十七還是第一次見麵的那個英銳少年,不是混在脂粉堆裡風流的兒郎。

一行人策馬出府,馳往北城的威勝軍大營。

今日是檢閱騎射。威勝軍共有十營,四個騎兵營,六個步兵營,騎兵營檢閱馬射,步兵營檢閱步射。上午是檢閱馬射。

三個騎兵的弓馬射都很出色,疾馳中射出的箭都中了百步外的箭靶。

最出挑的還是先登營,最後出場,一千二百五十騎如雲中滾雷轟隆而來,馬步聲卻是整齊一致的“轟!轟!”聽起來就像是一千二百五十匹馬同時踏下,足見騎兵騎術精湛和訓練有素,關鍵還是那股如猛虎出山的氣勢!馬上騎兵皆半伏在馬背上,掠過校場時分批引弓射箭,“嗖嗖”聲不絕,每一枝羽箭都準確的插入兩邊百步外的箭靶上,命中紅心。這種半伏著身子的姿勢是防禦敵方射箭的最好姿勢,而以這種姿勢射箭當然比起直身射箭難度更高。

校場下麵掀起歡呼聲。

觀台上也響起清脆的擊掌聲,清川郡主微笑點頭道:“韋將軍治軍名不虛傳。”

蕭琮也讚道:“虎將虎軍。”

先登營的都尉姓韓名崇虎,麵色黝黑,身如鐵塔,聲音如鐘帶著沉渾的氣勢,抱拳向著觀台行禮道:“請郡主、世子指教。”

沒有人規定閱軍者要展示武技,但軍營崇尚的就是武力,要想折服這些軍人,就得表現出武力來,當然沒有哪個帶兵將領會魯莽的要求閱軍者展示武技,韓崇虎也不會這麼無知,提出“指教”當然是韋蘊的授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