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王者(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8071 字 10個月前

“有內奸!肯定有內奸!”

晉王氣呼呼的,從那些蕃僧出現他心裡就浮現這個猜疑,一起憋著到了現在可單獨說話的時候,他的火氣就發作出來了,將清川郡主營帳中的侍女都屏退下去,用內力將帳內的聲音與外麵隔絕,說了一句就拍在案上,胡須都翹了一下。

清川郡主盤腿坐在錦團上,漫不經心道:“不是我身邊的。”

她身邊不養釘子。

晉王哼一聲,那就是太子身邊的人了!

清川郡主道:“是一開始就分到東宮的內侍,三十年了,從來沒跟那邊的人接觸過,所以一直沒發現。……這次那邊大概是急了,起用了這根紮得最深的釘子。”

那邊為什麼著急,晉王當然也是知道的——聖人有恙,這在朝中已經不是秘密了。

道門的延壽丹隻能用一次,聖人幾時服的丹藥沒有人知道,但想來最遲也是在七八年前,或許聖人的大限就在這一兩年,所以齊王才急著要置清川郡主於死地。

“三十年前,那時中宮還是昭儀吧?”晉王皺了眉毛,“崔家那麼早就籌謀了?”

當今皇後出身於博陵崔氏,與太子的妻家清河崔氏是一崔二房,同為甲姓世家。

清川郡主笑了笑,道:“她育有齊王,從小就顯露出聰明,三歲能背詩,七歲能成詩,深得聖人喜愛,而皇嫡子是個病弱的,章敬皇後那身子眼見著也拖不了幾年,博陵那邊怎麼不想爭一爭?再說,當年有幾個世家沒往東宮塞釘子?”

晉王捋須歎了口氣,章敬皇後出身並不顯赫,加上嫡子病弱,也無怪乎宮中那些妃嬪身後的家族蠢蠢欲動了。

“所以說,皇宮女人多了是非多。”清川郡主拿起茶盞懶懶道。

晉王想起聖人好往宮中收藏美人的癖好,嘴角便扯了扯。

他想了想,又狐疑道:“你之前從威州提前到庭州,是否就因為這事?”應該不隻是為了了趕回長安過年所以縮短踐習期。

清川郡主看著茶盞道:“半年前我在安東都護府遇刺,那顆釘子就暴露了,因為要放著釣魚,父親一直沒動他。上次在燕鳴河,燕周人刺殺失敗,這次我到河西,應該是那邊最後的機會了。所以……”

晉王一拍大腿,“所以你就設計,故意將你已晉入洞真境的消息通過內奸傳給那邊——但你怎麼知道是吐蕃人動手而不是突厥人或歐羅頓人?”

“歐羅頓人?他們更想刺殺的是河西世子。至於突厥人,安西都護已經投向了那邊,若我被突厥人刺殺,安西都護那邊就保不住了。”清川郡主笑了笑,纖長的手指撫著杯盞,白如冰玉的膚色比邢州白瓷盞更有光華,“最主要的是,聖人意在吐蕃。”

就算齊王暗裡透露消息給吐蕃人的事被聖人知曉,但正合了聖人攻打吐蕃的心思,假如她在刺殺中身亡,齊王即使被聖人重責也無懼,因為聖人的身體已經拖不久了,必須在太子和齊王之間做出抉擇,如果她一死,父親就隻有毓祺一子,論年齡、資質、性情都不及齊王世子,聖人的選擇是毋庸置疑的。而她如果沒死,聖人就算為此事暗裡要責齊王,也不會太重。——齊王以吐蕃來謀算,是可進可退。

晉王也明白過來,哼一聲,“齊王對聖人的心思,倒是看得清楚。”

清川郡主漫聲道:“怎麼著也被聖人親自教導過,又是疼了幾十年的聰明兒子,若對聖人這點心思還看不透,那就白瞎了‘聰明’二字,也當不起聖人的‘愛子’。”一閃成婚,非妻不可

晉王乜斜她,“再是‘愛子’也比不過‘愛孫’呀。”

“怎麼會?”清川郡主一臉正經,“阿公最愛的,真是齊王叔。”

晉王白目她,“你要真體恤你阿公的愛子之心,一早就該應了你阿公,絕了齊王的心思,哪還由得他做出這麼多的事?”

清川郡主放下茶盞,目光沉幽的看著案上長劍不語。

晉王道:“阿禎,時至今日,難道你還在猶豫?”

“不是猶豫……”清川郡主歎息,拿起長劍,“我的道,在接過此劍時就已確定。”

劍名懷素,又名抱樸,曾經是皇族第一高手、至今也無人逾越的楚國長公主李見素的佩劍。

晉王歎息一聲,麵上有著惘然,“天儘之途,當年楚國長公主也未能走過去……阿禎,那隻是個傳說,你何必固執?”

為了這虛無縹緲的天儘之途,道門、佛門死了多少高道、高僧?還有皇族的楚國長公主李見素、周王李厚申、衛王李佑儀,這三位都是皇族最卓絕的武道高手,卻也死於天儘之途——沒有一個活著出來的!

清川郡主手按在劍柄上,薄冰質的眼眸在燭火的折射下仿佛閃爍著星辰一樣的光芒。

晉王有些無語的按了按額,揮了下袖子道:“我也不多說你了。總之,替你父親、母親,還有弟弟想一想。你可不是那三位先祖,身上已經沒有責任了。”他胡子翹了一下,“誰讓你是太子嫡長女呢?”

說著又嘿嘿一笑,朝她飛了個眼,“阿禎,你可彆忘了,這懷素劍的原名。”說著揮袖子起身,撤了內力屏障,背著手走了。

清川郡主沉默了一會,按住劍簧。

長劍彈出三寸。

劍鍔下方的劍身上鐫刻著兩個古樸的鐘鼎文。

這劍是先秦名劍,由歐冶子和乾將兩大劍師聯手鑄造劍,曾是秦始皇的佩劍,傳給二世胡亥後被趙高所持,秦亡後此劍幾番輾轉,三百年前被隴西李氏收藏,立國後成為大唐皇帝的佩劍之一。

高宗武皇帝時期,將此劍賜給楚國長公主李見素。

李見素將劍取名“抱樸”,即“見素抱樸曰純”之意。

高宗逝後,李見素將劍歸還世宗,踏上天儘之途,自此杳然無聲。

世宗又將劍賜給天策書院,取名為懷素。

之後,周王李厚申佩過此劍,衛王李佑儀也佩過此劍。

清川郡主十四歲時,掌院將此劍交到她手中,“阿禎,這是你的道。”

劍名懷素,名抱樸,但鑄造它的劍師賦予了它的名字——

太阿!

太阿,王者之劍。

清川郡主手指撫過那兩個鐘鼎文,“以後,你還是叫太阿吧。”

她終究不是李見素啊!

***無儘劍界

淩晨的號聲吹響,士兵們出營的聲音此起彼落,安靜一夜的軍營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寒氣仍然彌漫在軍營中,高原的風像刀削風,第一團的兵背著被袋一邊往操練場上跑一邊搓臉,有人苦中作樂說“一大早的吃餺飥(削麵片)啊!”周圍的兵都哈哈笑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