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吃了敗仗吐蕃軍再次在熟睡中被驚醒。
馬蹄聲如奔雷,鼓聲震天,跟著是鑼聲震耳。
聽起來像有千軍萬馬。
——唐軍又襲營了!
不,是又來騷擾了!
被吵醒的吐蕃軍氣得罵罵咧咧。
但經過昨夜被唐軍騷擾得一宿沒睡,白天沒精神被唐軍打了個七零八落後,吐蕃軍就堅決不上當了,罵了幾聲後又都躺下睡去,隻有值夜的三千騎兵出營。
唐軍來“襲營”的也有三千人馬,每人兩隻火把,背上插著旗幟,風一吹忽啦忽啦的,仿佛萬麵旗幟招展,吐蕃騎兵一出營,三千唐軍就敲著鑼吹著號——鑼號震天轟響的往回奔了。
三千吐蕃騎兵隻覺得耳朵嗡嗡作響,一怒之下追了兩裡路,再追下去就擔心中伏了,這才恨恨的收了韁,罵著“該死的唐狗”回了營。
三更的時候,唐軍又來騷擾了。
大營內的吐蕃軍除了值夜和巡邏的兵卒外,其他人都在帳篷內睡著,很多兵士隻是睜了下眼罵了兩句便又閉上眼了,仍然是值夜的三千騎兵出動。
這麼大的聲響吐蕃主將當然也被驚醒了,在皮褥子上翻了□,罵了聲“呸!”眼睛一合又打起了呼嚕。
唐軍被趕走後夜裡又安靜下來。
到了四更,唐軍沒有來。
值夜的吐蕃兵都認為,唐軍應該不會再來了。
然後到了五更,這是人睡得最熟的時候。
大營外馬蹄聲和鼓號聲又響。
木塔上望哨的吐蕃兵眼見夜空下簇簇火把,仿佛萬人隊伍般,嘴裡嘟囔句“又來了!”沒有敲響襲營的警鑼,隻是拿起掛在頸上的哨笛吹了幾聲。
聽見哨笛的三千吐蕃騎兵心裡罵了句“該死的唐狗又來騷擾了”,翻身上馬,值門的兵卒打開營門,三千騎兵呼嘯衝出去,打算將騷擾的唐軍騎兵再趕回去。
但這三千騎兵衝出營後,很快就驚恐的發現這回不是騷擾,而是真的襲營啊!
“敵襲!敵襲!回去報信!”千夫長見前麵的隊伍已經陷入敵人的包圍中,趕緊向隊伍後方連射三支鳴鏑箭。
他身後的親兵也吹響號角示警,但這號聲被唐軍吹響的號聲壓住,兩軍號聲混在一起,根本沒法讓大營內的人聽出是示警號聲。
那吐蕃千夫長射出第三支鳴鏑箭後就倒了下去,銳響的聲音暴露了他的位置,就在他射出第三支箭時,背上幾乎在同一時間插入了五六支箭,他張大嘴啊啊叫了兩聲,砰一聲跌下馬去。
隊伍後方的吐蕃兵聽見了前方射過來的三聲鳴鏑,都驚了一下,然後反應過來,撥馬往後,飛快往營內跑,一邊跑一邊大喊:“敵襲!敵襲!”
營門東角的土台上,負責望哨的吐蕃兵眼見己方的騎兵往回跑,即使在鼓號聲中沒聽清楚吼聲,也覺出了不妙,才仔細一看遠處,火把閃爍中似有人馬奔騰廝殺,兩名望哨都驚出一身冷汗。其中一人轉身拿起鑼槌,就要敲響後方木架上的大銅鑼,卻瞪著眼倒了下去,後心處插著兩支遠射而來的弩箭。另一名望哨驚愕的瞬間也被弩箭射穿了脖頸,一聲不吭的倒了下去。
往回奔的吐蕃騎兵終於到了營門前,大聲吼道:“開門!敵襲!敵襲!”
值門的兵卒喝問了口令,這才打開營門。
一百多名吐蕃騎兵衝入營內,前麵的人大聲吼道:“敵襲!敵襲!快關門!”
守門兵卒慌忙關門,但營門才關了一半,就被隊伍後方飛出來的弓箭射中。
前麵的吐蕃騎兵大叫:“是唐軍!”“攔住他們!”除了報信的幾名吐蕃騎兵外,其餘騎兵都回馬揮矛,與偽裝成吐蕃兵的幾十名唐騎廝殺起來。
營內巡邏的吐蕃兵終於敲響了鑼聲,尖厲的聲音在營內嘶吼:“敵襲!敵襲!唐軍襲營了!”
營帳內的吐蕃兵都被驚醒,迷蒙著眼怔愣了一下,第一反應是“唐軍又來騷擾了”,跟著聽見四處響起的鑼起,夾雜著“敵襲”的吼聲,還有尖銳的號角聲,吐蕃兵們都打了個激淩。
唐軍真的襲營了?
帳內蕃兵急匆匆拿了刀劍,穿上皮甲,蹬了靴子出帳,有人慌的連帽子都沒戴上,他們出了帳翻身上馬,便見無數的火把閃耀,黑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敵人,隻聽見喊殺聲近在耳邊,仿佛四麵都敵人,又聽見箭矢嗖嗖的聲音,有人上馬便被弩箭射中,驚慌中嗷嗷叫著,縱然中箭的地方不致命,心裡卻也已生出瀕臨死亡的恐懼。
如果是白天,他們還沒這麼恐慌,但黑夜中看不分明,隻聽見營內四麵都是馬蹄聲和喊殺聲,讓人的恐懼無限放大,而指揮號令又不能像白天那樣通達,更何況是在這種慌亂的狀況下。出了帳的吐蕃兵隻能聽見就近的喝令,隨著周遭的吐蕃兵一起往中軍帳奔去——先解救主將,這是每一個吐蕃兵被灌輸的意識。但跑了不久,就聽見雜嚷的聲音,說主將死了,主將逃了,奔往中軍帳的吐蕃兵都懵了,然後不知是誰下令——或許每個隊伍裡都有這樣的人當先回馬,帶動了所有的人都往外營外逃。
這一逃就亂了,人馬碰撞,喝罵聲、哀嚎聲不絕。
便聽有人吼道,往西逃,東、南、北三麵都被唐軍圍了!
逃竄的吐蕃兵一聽有理,西麵大營臨河而建,唐軍沒法從那邊攻營,於是聽見這聲音的都往西逃去,沒聽見的也跟著大流往西邊逃。
出了西邊營門,馬蹄踏水而過,河水不深,隻及馬腿,但終究不及岸上馳馬速度快,而在這時,便聽河水對岸發出喊殺聲,馬蹄雷動,無數的羽箭射來。
蕃兵大吼:“中伏了!”“有埋伏!”一部分人狠心往河對麵衝,一部分人勒馬後退,又有人順著河岸往上遊或下遊跑,總之都沒了號令,隻憑著本能或者跟著前麵的人跑。
唐軍分出四路,在後麵呼喝追殺,射死了不少人,而被追上的都已心寒膽喪,才交手就被唐騎殺落馬下。
這時天色漸亮,奔逃中的吐蕃軍都有意識的往東南方向跑,又有吐蕃兵看見了主將的旗幟,紛紛往那邊靠去,漸漸彙成一萬多人的隊伍。但往東南逃出十多裡,便遭到側翼殺出的一支唐軍伏襲,吐蕃主將不敢戀戰,留了三千騎阻截,率領大隊往前逃去,逃出四五裡又殺出一股伏兵……一路殺得吐蕃兵人心惶惶,提心吊膽,直到接近王庭時才緩下氣來。
此時天光已大亮,吐蕃主將一整人馬,竟然隻有七千多騎了,留在後方阻截唐軍的有六千多騎,恐怕是回不來了,那些散逃的吐蕃兵不知道能回來多少。
吐蕃主將隻覺眼前陣陣發黑,不知回去如何交待。
此戰唐軍大勝。
亡吐蕃軍一萬一千騎,俘八千騎,繳獲戰馬兩萬多匹,牛羊八千,羽箭十數萬支,兵戈器甲無數。兩日戰功並計,四軍將士皆有封賞。蕭琰因昨日之戰被曹元度報了首功,今日再累功,數轉之下又升了一小階,授從七品中翊麾副尉。
青唐軍經過這前後兩次大戰,共損亡三萬多人,更糟糕的是,士氣受到嚴重打擊,在短時間內,都沒法向唐軍發起進攻了。
而青唐軍前次大敗後,消息被鷹探傳到邏些,邏些王廷已經發兵德慶,八萬大軍圍攻,沒有讓城內的青唐軍和城外牧區的部民走脫一人,報信的飛鷹也被邏些軍的神射手射下,以致青唐王庭至今沒收到德慶已失的消息。
而這次青唐軍被唐軍襲營大敗,飛鷹將消息傳到邏些,王廷立刻下達北征出兵令,德慶的八萬大軍向北開拔,收複紮瑪牧區、當雄軍鎮。
當雄軍鎮是蕃北和蕃南的分界線,雄偉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從當雄軍鎮北麵穿過,綿延向東,山南為蕃南,山北為蕃北。當雄軍鎮就位於山南的山口,是青唐往蕃南的第一關。山北的山口設有白倉隘,由青唐軍駐守。邏些軍收複當雄後,便越過山口,攻下白倉關隘,進入青唐,揮軍攻打納木措。
納木措距離那曲四百五十裡,南麵和東麵是皚皚雪山,北麵是高原丘陵,圍著缽教的神湖納木措,在這座湖泊的周圍是一望無際的高山草甸,因為地勢相對低,形成了一個適宜放牧的穀地草原,屬於羌塘草原的南部,也是一個優良牧場,湖水四方有八千帳青唐部民,湖東還建有一座佛寺,名紮倫寺。青唐王格桑達瑪在之前的征兵中,並沒有征召納木措的部族北上抵抗唐軍,並有吐蕃僧門高手駐在紮倫寺中,就是作為後路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