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兩個大人物的會晤(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17459 字 10個月前

&nbsp&nbsp&nbsp&nbsp兩人在樹下喝茶。

&nbsp&nbsp&nbsp&nbsp墨者的家裡都沒有奴仆,墨平家裡隻有一個做漿洗並幫廚的雇工,煎茶待客的事向來是墨平的妻子在做,煎好茶就裝在一個提梁大陶壺裡,兩個陶碗,放在竹榻小幾上——墨平的大兒子程兼站在旁邊倒茶。

&nbsp&nbsp&nbsp&nbsp皇甫安存喝著墨家的茶,外麵一文錢一碗的粗茶,他喝著也沒嫌口的樣子,似乎跟自家喝的三十兩一餅的上等茶沒什麼兩樣——當然是不一樣的,隻不過在他心中,茶水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將要說的事。

&nbsp&nbsp&nbsp&nbsp這位太醫令從屁.股底下抽了份手劄出來。

&nbsp&nbsp&nbsp&nbsp程兼有種不忍直視的感覺。

&nbsp&nbsp&nbsp&nbsp墨平粗黑的眉也動了動。

&nbsp&nbsp&nbsp&nbsp他們墨家推崇簡禮沒錯,但不是推崇粗俗——這真是五百年杏林世家出來的家主?

&nbsp&nbsp&nbsp&nbsp太醫令一點也不介意自己的動作,用手拍了拍劄子,“太厚了,我兒子抄了老半天,放我袖袋裡都嫌沉,挎個書囊吧又嫌累贅……到了你這就趕緊拿出來壓著了。嗬嗬,彆嫌棄了,乾淨得很,快點看。”

&nbsp&nbsp&nbsp&nbsp墨平接過來,翻開後看見題目,那兩道粗黑的眉毛就揚了揚。

&nbsp&nbsp&nbsp&nbsp他慢慢的看下去。

&nbsp&nbsp&nbsp&nbsp他讀書的習慣一向很慢,不是那種讀書快的人,一目十行都能瀏覽,他是一字一字的看。看過之後,再回頭一字一字的看;然後再回頭,如是三遍,才算看完一本書。

&nbsp&nbsp&nbsp&nbsp皇甫安存知道他的習慣,也不催他,和一旁程兼扯著閒篇兒。

&nbsp&nbsp&nbsp&nbsp墨平心裡默默咀嚼著一些劄中的文句:

&nbsp&nbsp&nbsp&nbsp“公利疾預衛生不是朝廷施予百姓的福利,而是國家的財富。”

&nbsp&nbsp&nbsp&nbsp“由於可預防的疾病而死亡的帝國百姓估計每年達二百萬人,其中能夠預防的疾病的病例數約占三分之一,按人均製造財富計算,這是國家巨大的財富損失。”

&nbsp&nbsp&nbsp&nbsp墨平想起魏重潤和他交流的“國富論”書稿中,就有類似的觀點,當然他不是從醫療角度來說,而是單純論人口的平均經濟價值。

&nbsp&nbsp&nbsp&nbsp“十文錢的預防,勝過一兩金的治療。”

&nbsp&nbsp&nbsp&nbsp“病從口入,飲用水汙染,糞便汙染是罪魁禍首。改良水井,修建公溷,至少能減少四成的幼兒因腹瀉痢疾時疫而死。”

&nbsp&nbsp&nbsp&nbsp墨平微微點頭,他們墨者縣裡鄉村走得多,當然知道六七歲以下的孩子死得最多的就是腹瀉和痢疾。如果每個縣、每個村都建立這樣的衛生保健站,有專門培訓的醫工負責水井清毒,監督糞便處理,能做簡單的傷口清毒和急救處理,因為拉肚子和破傷風而死的孩子就不會再有。他們墨者在外行走,每人都要背一個醫箱,碰上了就能救一個。但天下縣村這麼多,他們兼愛社的人員縱然越來越多,又如何能跟國家的力量相比呢?

&nbsp&nbsp&nbsp&nbsp他已經明白了……

&nbsp&nbsp&nbsp&nbsp尚書令和他討論的是公利,國家之富和民生之利。

&nbsp&nbsp&nbsp&nbsp也是這份《上醫療論事疏》。

&nbsp&nbsp&nbsp&nbsp皇甫安存見他合上劄子,知道他看完了,立即道:“老墨,你知道,宰相們考慮的,可不是公利。當然,更不是民利——他們可沒把自己看作民。”

&nbsp&nbsp&nbsp&nbsp“士農工商,都是民。”墨平語調平而慢的說道。

&nbsp&nbsp&nbsp&nbsp“嗬嗬。”皇甫安存搖著蒲扇,好像在搖著頭,臉上有著嘲弄之色。

&nbsp&nbsp&nbsp&nbsp“在世族心中,他們是士,可不是民。”

&nbsp&nbsp&nbsp&nbsp當年高祖皇帝欲廢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製,開立科舉取士,遭到世族宰相的反對,說:“陛下是與士治天下,不是與民治天下。”——這個士,就是那些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重要官職的門閥之族,也即士族譜上的世家們。

&nbsp&nbsp&nbsp&nbsp士族不認為他們是民,庶族才是民。

&nbsp&nbsp&nbsp&nbsp“而今,非以前。”墨平還是緩慢又平靜的語調。

&nbsp&nbsp&nbsp&nbsp世宗一推行改革,擴大科舉,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入舉為官,進入士的階層……經過一百五六十年的發展,士的階層早已壯大。在廣大讀書人心中——士,即讀書人。

&nbsp&nbsp&nbsp&nbsp當然不是讀了一本書就是士,但凡是入了官府士籍的讀書人,以及還是農工商籍但入了學校學籍的學子,都是士。這個士的範圍就廣大了,遠遠不是當初的“士族”。

&nbsp&nbsp&nbsp&nbsp皇甫安存卻哈哈一笑,伸出一根手指,彎了彎,“這是士。”

&nbsp&nbsp&nbsp&nbsp屈下這根手指,兩手攤平,伸直其他九根手指,“這是民。”

&nbsp&nbsp&nbsp&nbsp帝國上億的人口,讀書人這個“士”能占多少?最多一根手指。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民”——庶民。

&nbsp&nbsp&nbsp&nbsp“民利,在宰相們心中,那就是庶民之利。與他們何相乾?”

&nbsp&nbsp&nbsp&nbsp士族認為他們是皇帝的臣,同時也是與皇帝治天下,統治庶民的卿大夫;至於那些後進的寒門下士,那是他們統治庶民的執行者,扔點骨頭給他們是可以的,畢竟要給人一個上升通道——有了這個青雲之路的希望,庶民中的那些優秀分子就被籠絡了,不會因為前路無望生出傾天覆地的造反心思,而他們升上來後,為了自己新生的利益,同樣要鎮壓下麵的民。

&nbsp&nbsp&nbsp&nbsp至於底層的庶民過得如何,世家是不會關心的,隻要安分的種田,安分的做工,為他們的田地和工場、礦山等產業創造利益,那就是良民。至於餓死凍死病死?那是少數,帝國這麼多人口,世家不擔心沒有勞動力——“隻有沒田種的民,沒有無人種的田;隻有沒活乾的工,沒有無人乾的活。”皇甫安存慢慢說著民間流傳的這句俗語,“所以那什麼公利疾預衛生體製,與世家何乾?”

&nbsp&nbsp&nbsp&nbsp世家的人得了病,那肯定是有錢請醫治的,肯定是有錢吃得起藥的;世家住的地方,肯定是環境最乾淨的;世家喝的水,肯定是沒有汙染的;世家的五穀輪回之地,肯定是沒有臟亂差,不會有糞便汙染的危險的……

&nbsp&nbsp&nbsp&nbsp那些疾病預防和衛生措施對大唐帝國的庶民當然是健康和生命的保障,但對世家有什麼用呢?

&nbsp&nbsp&nbsp&nbsp世家宰相們很誠懇的說:“體製龐大,耗費國家財政甚巨,須得慎重考慮,從長計議啊。”

&nbsp&nbsp&nbsp&nbsp皇甫安存拿腔捏調的複述了政事堂上午堂議的結果,當然不說他的消息渠道,搖著大蒲扇翻著白眼笑,“所以說,沒有為公利的宰相,也沒有為民利的宰相,隻有為利的宰相。”

&nbsp&nbsp&nbsp&nbsp他說的宰相,當然是指世家那幾位宰相。

&nbsp&nbsp&nbsp&nbsp“魏相一人,獨木難支——哦不,再加一個邵相,那也是兩木不成林。”皇甫安存又搖著頭,斜眼看著這位有著帝國最大的庶民擁眾群的墨家社長。

&nbsp&nbsp&nbsp&nbsp墨平拿過耕鋤做過匠工的粗糙大手在劄子上拍了一下,沉厚樸實的聲音道:“好!利民,利國。”

&nbsp&nbsp&nbsp&nbsp他說好就是好,不浮誇,也不掩飾隱藏,平平淡淡,真真實實。

&nbsp&nbsp&nbsp&nbsp而利民又在利國之前。

&nbsp&nbsp&nbsp&nbsp足見民在他心中更重。

&nbsp&nbsp&nbsp&nbsp皇甫安存心裡落下塊石頭,哈哈一笑,一巴掌重重拍腿上,道:“好!——就知道你老墨是真士。”

&nbsp&nbsp&nbsp&nbsp墨家之士,俠士,為義趨也,墨士,為道趨也,赴湯蹈火,死不旋踵。

&nbsp&nbsp&nbsp&nbsp皇甫安存知道,墨平一旦認同沈至元的上疏,就算千難萬險,也會認真去做,就像院中的老榆樹一樣,榆木疙瘩,頑固,不改變。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程兼代父親送太醫令,回頭入屋關上門,走到院中大榆樹下,對父親道:“皇甫伯父的目的,四分為公利,六分為私利。”

&nbsp&nbsp&nbsp&nbsp他不說“應該是”“大概是”,以作謙虛或回轉之地,因父親從小教育:不矯飾,不偽飾,一即一,二即二,說錯了也是小事;矯飾,偽飾,才是大事。他心中認為太醫令是為了這個大體製有利於以醫道傳家的皇甫氏大展拳腳,建立功績,讓家族更上一層樓,所以才極力支持,並親自過來遊說父親,以圖墨家支持。當然作為一個有醫德的醫者,太醫令對看不起病的百姓是有慈悲憐憫心的,真心希望朝廷能實施這個疾病預防和衛生體製,幫助這些百姓。所以程兼說:四分為公,六分為私。

&nbsp&nbsp&nbsp&nbsp墨平道:“公心未必出善果,私心未必無善利。”

&nbsp&nbsp&nbsp&nbsp有好心的未必辦成好事;心懷私心的,其結果未必不能有利他人。

&nbsp&nbsp&nbsp&nbsp墨者做事,重心重意,但更重結果。

&nbsp&nbsp&nbsp&nbsp不論構建這個體製的沈至元用心是否純善,也不論魏重潤、皇甫安存這些支持者用心為何,有幾分是自公心民利,但隻要結果有利於天下普通民眾,那就去做!

&nbsp&nbsp&nbsp&nbsp他們墨者不怕被人利用,隻要被利用得有價值。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