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禎的棋風如她的劍道,鋒銳犀利,蕭琰的棋路如水,柔中蘊剛,見隙就入。
兩人一邊落子,一邊說話,蕭琰問道:“刺殺之事可查明了?需要動手麼?”
刺殺之事必定□□重重,涉及之人必定身份敏感、舉足輕重,但蕭琰問得直白,沒有委婉和顧忌。若是能說的,李毓禎必會告訴她,若是不能說的,李毓禎也會略去,蕭琰不需要也不會對李毓禎采用委婉刺探的方式,這顯露出她對李毓禎的態度,坦誠、信任。
李毓禎唇角微彎,薄涼的眸子在燈下十分柔和,說道:“行事的人是龍虎山天師道和茅山上清派,幕後主使,是書院……的一派。”她說得意味深長。
蕭琰目光一凝。
天師道和上清派都屬於道門,阻撓李毓禎蘇醒是這二宗的意思,還是和三清宮也有牽扯?
至於書院內部有反對太上皇和聖人的勢力,蕭琰是知道的,隻是不知,這一派的領頭者即鄭王、肅王,還是說,他們的背後,還有更高的人物。
她直接問道:“三清宮也有牽扯?”
李毓禎落下白子道:“上清宮。”
太清、玉清、上清,此為三清,三清之一的上清宮竟然牽扯在內,這讓蕭琰不由皺眉。
李毓禎說道:“道門也不是鐵板一塊,上清與太清、玉清在道途上,早有罅隙,這些年來,一直在培植拉攏勢力,暗地裡與太清、玉清□□。因為共同的利益,和書院那派也一直在勾勾搭搭。今日冊封禮事件後,道門的暗爭便是擺到了明麵上,三宮分裂不可避免。想必,上清宮為這一日已經做了很久的準備,不甘再受太清、玉清二宮的掣肘,遂趁冊我為太子之事發力,如果成功便除去了我這個威脅,並能逼迫阿父退位,扶植齊王上位,如果不成功,上清宮也會借此與太清、玉清徹底決裂,退出神農域,獨立為宮。”
蕭琰忖著眉,“上清宮有這等底氣,不懼被太清、玉清徹底鎮壓?”
李毓禎道:“論實力,上清一宮自是不敵太清、玉清二宮的聯手,但道門建立逾千年,三宮任何一宮的底蘊都深若海,太清、玉清一直不動手,隻是與上清暗爭,削弱它的勢力,便是因為一戰起來,就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太清、玉清二宮也要承受極大的損失。但今日事件,乃刺殺聖人和皇儲,三清宮勢必要給朝廷一個交待,三宮之戰就不可避免了,要麼毀滅上清宮,要麼驅逐上清宮,端看三宮的實力對比,以及對道門的影響而定。”
蕭琰道:“你是傾向於後者?”
李毓禎道:“要毀滅上清宮,太清、玉清二宮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道門不會在這個時候開戰。”她手指棋盤道,“這是一整局棋,上清宮為首的勢力,書院反對派為首的勢力,這都是棋局中的棋子。一旦上清宮反出三清宮,就不是三清宮一家的事,而是整個棋局的事了。太清、玉清不會傾力一戰,因為損失太大,所以要將上清宮放到整個棋局中,統合盟友的力量,消滅上清宮。畢竟,劍閣和梵音寺都沒有內亂之擾,實力保存得最完整。”
蕭琰明白了,太清、玉清二宮是要保存實力,故而不會選擇與上清宮全麵開戰,以防在後麵的局勢中,被劍閣和梵音寺壓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