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議報上去後,長老會很快確定下來,視同護族長老祭禮。
祭禮的吉日由族中易師卜出,恰恰也是在這個月的休沐日。
消息已經公布出去,族中老輩們都亢奮起來,年輕一輩越優秀,他們蕭氏就會越強大,而嫡支越強,就不會出現嫡弱庶強的隱患局麵,這是大好事,必須大慶賀;年輕一輩們也激動亢奮,驚訝、震撼、欣羨、激勵、振奮,種種情緒不一而足,但毫無疑問,有這樣強大的同輩人物,就如旗幟揚在前方,讓他們有了奮發的目標,又如戰鼓激烈敲在他們心間,讓他們震蕩奮進。
連日來,睿思堂和恒安院的訪客絡繹不絕,來睿思堂的都是族中長輩,來恒安院的,則是族中同輩子弟,都是拐著彎來看蕭琰的。蕭琰忙於會客中,有時去父親的睿思堂,有時去兄長的恒安院。也有直接遞帖門房,拜訪蕭琰的。蕭琰便在國公府前院的花廳會見來訪的同輩。她沒有在清寧院會客,這裡是她和母親居住的地方,儘管母親不會再回這裡,蕭琰卻不想破壞她和母親相處的這片天地的寧靜。
與此相應的,盛華院的女眷訪客也是絡繹不絕,遇到族中重要的女性長輩過來,安平長公主也會讓蕭琰過去拜見。閒下來時她對蕭琰笑道:“這還是第一波,隻是咱們族中的。等祭禮過了,各個世家湧動,你就知道什麼叫虎視眈眈了。”
“虎視眈眈?”蕭琰有些驚呆。
安平長公主哈哈大笑,說道:“前兩年,你滿十七歲,就有不少世家夫人來信關心你議親沒有。”說著給她數,“宋國公夫人,蔣國公夫人,衛國公夫人,溫國公夫人,郯國公夫人,曹國公夫人,羅國公夫人,……。哦,還有信國公,是親筆寫信給你父親,說家中有好女。”
蕭琰聽得目瞪口呆。
她熟讀士族譜,當然知道——宋國公夫人是清河崔氏,蔣國公夫人是陳郡謝氏,衛國公是河東裴氏,溫國公是琅琊王氏,郯國公是博陵崔氏,曹國公是範陽盧氏,羅國公是趙郡李氏,吳國公是吳郡孫氏,息國公是丹陽紀氏,胡國公是吳郡張氏,昌國公是滎陽鄭氏,壽春郡公是洛陽元氏,荊國公是京兆杜氏——那時蕭氏在河西還沒有對杜氏發難,荊國公還沒降爵,長平開國侯是吳郡陸氏;哦還有直接寫信給父親的信國公,那是洛陽獨孤氏的女家主reads;。——二十一家甲姓除了弘農楊氏、遼東慕容氏、京兆韋氏、吳興沈氏、魯郡孔氏這五家外,都已經向她提過親事。
弘農楊氏不提那是情理之中,楊氏家主澤國公出任安藏大都護,不可能與世襲河西大都督的蕭氏進行嫡支聯姻。遼東慕容氏、京兆韋氏也是同此理——慕容家主冀國公替代範陽盧氏家主曹國公出任安北大都護,韋氏嫡支的韋蘊剛剛晉升安東都護,這些涉及軍權的世家不允許彼此聯姻。而吳興沈氏已經嫁出一女為蕭氏世子婦,蕭沈二家當然不可能再在嫡支聯姻,這叫浪費資源。至於魯郡孔氏,那就更好理解了,世代儒家領袖不可能和蕭氏這種世代掌兵的聯姻。
蕭琰驚愕後就明白了,她是嫡支嫡出,這種世家聯姻再正常不過。
安平長公主笑道:“自從你去了長安,入了天策書院,你就落到這些世家主的眼裡了。不論皇室跟蕭氏關係如何微妙,與蕭氏聯姻對於世家在西部的利益隻有好處。”安平長公主說話很直接,一點都不隱諱,“何況,你個人的前程遠大,十六之齡就是登極境後期,任誰都能看到你的武道前途。你十七歲時與吳王一戰,便晉入洞真境,成為昭華之後最年輕的武道宗師,哪家不眼熱你?”打趣她道,“你就是一塊香肉,勾引得各家都盯著你,既是為了與蕭氏聯姻的利益,也是為了你這個人,有了聯姻關係,你對妻族的子弟能不看顧一二,指點一二,提攜一二?各家要嫁女兒,當然都想嫁個優秀的,才能得到回饋。”
蕭琰聽得點頭,世家婚姻就是這麼現實,尤其嫡支子女,享受了更多尊榮和資源,同時也要承擔聯姻責任,除非你對家族的貢獻大出聯姻,或者家族不需要這份聯姻利益,否則婚姻很難自主。但蕭琰並不憂心自己,因為她還太年輕——相對於洞真境大圓滿宗師來說,家族不會這麼早給她定下親事,而以她的實力和未來的前途,在親事上也有自己的話語權,家族不可能枉顧她的意願給她強行定下親事。
蕭琰不擔心此,當然心情輕鬆,也打趣道:“虧得各個世家都有適齡的嫡女呀。”這也是她奇怪的。
安平長公主斜挑她一眼,塗了鮮紅蔻丹的手指往她額頭上一戳,“傻瓜。即使沒有和你年齡相當的,小你個四五歲、五六歲怎麼不能提了,反正你是武道宗師,壽命悠長,等人家女郎長大等得起。”說著禁不住笑,“信國公說‘家有好女’,她的嫡孫女,兩年前才九歲,都敢提給你。”
蕭琰徹底無語了。
她心裡默默抹汗,說道:“母親還是早點回絕了吧。我又不是郎君,彆耽誤了各家適齡的女郎——父親說,要到明年及冠禮的時候才公布我的性彆。”那就還有半年,蕭琰可不想拖著彆人家已經十七八歲的女郎。
安平長公主道:“這還用你說,我和你父親議後,當時就回了信,說你近五年內都要專心武道,不會考慮親事。”
蕭琰這才放心了。
安平長公主又揶揄她,“你彆以為公布了女郎身份你就輕鬆了,那時候,各個世家就是給你塞郎君了。”
蕭琰笑嘻嘻道:“總不如塞女郎這麼多。”
她肯定是要娶,而要匹配她這位“年輕俊才”,世家嫁過來的郎君就不能差,身份、相貌、才華,都不能低了。但男子總比女子心氣高,這也是長期造成的現實,願意嫁的男子還是少數,要麼是家族壓力,要麼是自身不得已的原因,當然不乏傾慕女方願意嫁的——就像她的親娘,不知有多少才貌雙全的男子想嫁給她而不得。世家要選出合適的聯姻郎君,那可真得費心,既不能嫁出族中優秀的子弟,也不能嫁出個差的,心氣還不能太傲,否則不是結親是結仇,這麼一篩,適合的人選當然少了。
安平長公主笑悠悠的,“說吧,你到底喜歡什麼樣的,我到時好給你選reads;。”
這話一半是在調笑她,卻也是在認真詢問她的意思。
蕭琰覺得親事什麼的,離她真的很遙遠,心想,她要是跟哪個世家子議親,李毓禎肯定能將它攪黃了,除非是她自個喜歡的,李毓禎想攪也攪不了——但有這樣的人麼?至少相當長的時間內都不會有。
不過蕭琰還是認真考慮了自己的擇偶標準,提早告訴父母也好方便以後立即推拒那些不合適的,省得拖著人家。想了一會,她說道:“孩兒若娶,當娶君子。”
“咦?”安平長公主坐直身。
蕭琰道:“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五德齊具當然是極好,但這樣的子弟想必世家也不會外嫁。”她一笑道,“孩兒也不求完美,若選夫郎,須具玉之三德:一要如玉之潔,心正而不邪;次要如玉勰理自外,可以知中,此為表裡如一、心懷坦蕩之德;三要如玉潤澤以溫,此仁德也。具此三德,方可考慮。”
安平長公主聽出來了,蕭琰選夫郎,跟世家挑選媳婦一樣,首要重德行品性,次要才重才智。
這與安平長公主的想法相當,她拿起榻邊的碧玉如意敲了敲蕭琰的膝,遞給她,歡笑道:“說的好。”娶進來的郎君就是要重德,重什麼才,娶郎的女人又不需靠男人的才能撐家,溫謙柔和、體貼入微,將妻子照顧周到才是好的。
蕭琰橫握玉如意,一本正經道:“謝母親賞。”
安平長公主哈哈樂了,伸掌輕拍她額,“就你會逗趣。”拿起茶盞抿了一口,心念一轉,又問她,“若是選媳婦如何?”她也得考慮阿琰喜歡女人的可能性。
蕭琰笑道:“若是選媳婦,當如母親這般,大氣豁達;要如玉之堅,不撓而折;要如玉之聲,舒揚遠聞,通達明理有智。”
如玉之堅,如玉之聲,是玉之五德中的二德,蕭琰說在“如母親這般”之後,就是說安平長公主之德——這是討母親歡心,也是蕭琰真實的想法。
安平長公主哈哈笑,被女兒奉承得很開心,拈了一粒剝了的開心果遞進女兒嘴中,笑說道:“阿琰真是個開心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