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 留影(1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5368 字 10個月前

神廟很少向烏古斯宮廷派駐使者,儘管神廟與皇室必定有固定的往來渠道,但常駐使者的意義是不一樣的,那意味著神廟勢力進駐宮廷,這就會影響到烏古斯的政教分離,引起朝臣、貴族們的猜疑和忌憚。

雖然國教對烏古斯的政治肯定有著影響,但這種影響是通過各種間接的方式,而不是明麵上參與到政治中,國教並不願意破壞政教分離的局麵。

但是,世間的形勢不是一成不變的。通向星辰大海的目標一直指引著神廟的方向,當需要來臨時,神廟也會毫不猶豫的涉入到政治中。

當然,神術師進駐宮廷不是要乾涉寔樓丘的統治,這位強勢的帝王也不會容忍任何勢力乾涉她的統治,但雙方需要一個可靠的聯絡者,保障溝通的及時性和保密性。寔樓丘為新任宮廷術師長舉辦了一個隆重的任職儀式,神秘冷漠又令人敬畏的少祭司也出現在儀式上,皇帝與“教宗”簽訂了星空誓約,表明皇帝取得了國教的全力支持,為了星辰大海的目標,神權和皇權將會緊密合作,摧毀前方一切阻礙。這個誓約消除了大臣們對國教是不是“搶權”的猜疑,也有力的敲打了那些在大清洗中殘留下來的中間勢力和猶疑分子——反對通往星辰的戰爭,就是反對神權和皇權,必定在星空下化為飛灰!

新任宮廷術師長看起來隻有三四十歲,實則已經超過七十,濃眉鋒銳,目光凜冽,看起來不像術者,倒像一位劍修。

他右手按胸,向寔樓丘微微垂頭行了半禮,“陛下。”

“阿薩烏金斯。”寔樓丘頷首回禮,這位是先天宗師,禮數上不應有怠慢。

薩·烏金斯是這位神廟使者的全名。

其中,烏金斯是教名,而在教名前加一個元音“薩”,是神術師才能擁有的榮耀,代表自然之神的賜予——稱呼神術師為“阿薩”加教名,既是對自然神的尊敬,也是對神術師的尊稱。

烏金斯將一隻長方匣子遞到禦案上,“陛下,這是神廟剛送過來的。請注意觀看。”

這隻長方匣子不是普通的木匣子,而是投影儀,最初由技工署研製出來時被取笑為隻能放畫片的雞肋,但被國教術師院拿去改造,就成了不需要元氣就能放出留影石記錄的投影儀,取代了以前用的元氣放影陣法reads;。

寔樓丘感興趣的挑了下眉,神廟是讓她看什麼?

烏金斯彈出一縷指風,揭開鏡頭蓋,露出鏡頭,又按下一個按鈕,鏡頭中射出光線,投影到禦案對麵的牆上,金色的帷帳已經風被拉開,露出一塊白色幕布,光影投射出清晰的影像。

這是兩軍交戰的戰場。

而且一看就是從高空留影。

留影石一直在移動,從戰場西到戰場東,從戰場北到戰場南,有時還會有一個快速的俯衝,甚至旋轉,因為畫麵突然變大以及突然旋切轉換畫麵。

這是唐軍與燕周軍的交戰場麵。

在戰場中,唐軍使用了新武器,正是陸軍大臣和陸軍裝備司大臣心心念念的火炮。

黑色的鐵球從天而降,落在陣地上爆炸開來,火光,煙霧,燕周士兵被震得飛起……唐軍步兵列成緊密的橫陣,手持粗細不同的鐵管炮,發射出鐵彈丸,射中七八十步外的燕周士兵——留影石突然下移畫麵放大,加上寔樓丘宗師級的眼力,灰眸中清楚的映射出鐵彈丸飛行的軌跡,還一種較大的彈丸飛行到敵陣中突然爆開,仿佛石榴一樣,爆裂射出七八顆“石榴籽”,瞬間殺傷三四名士兵。跟著畫麵旋切,可以看見從地麵發射的大火炮中,也有這種“石榴炸彈”,落地後爆炸出近百顆鐵彈丸,同時打中周圍幾十名士兵……殺傷麵積極大。雖然燕周步兵都穿著半身鐵葉甲,炮擊下很多隻是受傷沒有死亡,但在戰場上受傷就意味著機動力降低,往往打傷十個士兵比起打死一個士兵對整體戰鬥力的削弱要大得多……火炮的群攻性優勢顯示出來了。

寔樓丘笑了一聲,說道:“有意思。”

皇帝陛下說的“有意思”,卻不是指唐軍的火炮。

以這位陛下軍事上的專業眼光看來,唐軍火炮的缺陷還很多,雖然射程和威力都比各種石砲強,但比不上射程超過一千步還能洞穿鐵甲的床弩,發射頻率也不及小型的遠程機弩,而單兵所持的手炮與連弩、弓箭相比,發射頻率亦不及……

不過,這種新武器也有優勢,除了殺傷麵積大外,就是訓練難度小,尤其手炮,隻要會瞄準就能發射,這比弓箭手的訓練要容易得多,還有彈丸的製造應該比箭枝快,而且成本小,一個鑄模澆注就可造出上百顆。

陸軍部的眼光還是毒辣的,能看出唐軍這種火炮的發展性——地麵火炮進一步發展,能形成遠程打擊網;手炮進一步發展,就能完全取代弓箭手的箭雨打擊,甚至淘汰騎兵。而寔樓丘看得更遠——以後的戰爭方式都可能因此改變。

但是,能讓神廟出手留影關注的,絕不是這種還在發展中的武器。

神廟請皇帝“注意觀看”的,是這個影像本身,而不是影像的內容。

事實上唐軍使用新武器的作戰影像寔樓丘已經看過,陸軍大臣呈上的前哨觀察報告中就附有一塊裝留影石。

這種留影石裝在前哨觀察員所持的曲射望遠鏡中,可以根據觀察員的需要,按下留影鈕記錄重要場景,但留影石在鏡匣內必須保持平穩,不能有顫動,否則記錄下的影像就是顫動或模糊的,所以持鏡者的手必須穩,而且鏡頭不能快速移動,否則影像就會重合。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