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離彆是為了相聚(2 / 2)

蘭陵風流 君朝西 6535 字 10個月前

蕭琰神采飛揚的說著。

這部道經是呂道君推薦給她的,要她平時多讀,多想。

這部經是三千道藏中的一部,在世間流傳甚廣,各大世家都有收藏,似乎並不稀罕,事實上這部道經過於玄奧,艱深晦澀,又大而空,宗師境以下根本讀不懂,洞真境的也未必能領悟,所以珍貴的不是《洞虛經》原本,而是經解,這就是宗門和世家自己的底蘊了。

蕭琰沒有讀過道門的經解,但她讀過蕭氏和劍閣的經解,隻是覺得和自己理解的洞虛之道,似乎有些差異……當然也是正常的,經解是前人著的,各人有各人理解的道,隻能做參考;再者,玄奧的道義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能表達出來的,就不是奧義,隻是道理,要從道理上升到奧義,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悟。

《洞虛經》裡麵的奧義很深,蕭琰覺得,呂道君讓她多讀這部經,是讓她領悟“虛無”。

她修行的無字刀法是虛無,從慕容絕那裡領悟的是毀滅的虛無,從李毓禎的劍意中領悟的是至深平靜中的虛無,但這還不夠,她領悟的還不夠。

虛無的奧義,她還遠遠沒有掌握。

如果奧義是從裡到外的圓圈,那她現在,還在外圍的圈裡。

隻有洞虛,她才能入虛。

虛境中,無所謂有情,也無所謂無情。

那裡,是虛無。

蕭琰覺得,她如果能夠領悟入虛,就可能隨時進入“絕對冷靜”,情障就無所謂障了。

沈清猗以丹經的虛無之義和她印證,丹道也是內丹大道的一種,有實丹也有虛丹,虛無之義也是要領悟的,雖然是不同方向,但互相印證,就能開拓思維,彼此都有收益。

蕭琰施了真氣屏障,隔絕兩人的談話,同時以木生風,附著於屏障上,炎熱便去,隻有清風徐徐圍繞著兩人reads;。

漸漸穿過這片廣袤的桃林,前方是一片斜緩而下的山坡,草綠滿坡,還有按卦位植的三十六株杜英樹,因草坡闊,植得比較稀疏。六七月正是杜英花開的時候,枝條下綴著一串串白中淺黃的花瓣,怒放時像鈴鐺,但在烈日下曬得蔫耷耷的,鈴鐺也扁了,失去了鮮活的美麗。青草葉子泛著白光,修長的葉身無精打采的垂著,沒有了清晨吸露水時的蓬勃。沈清猗覺得自己的心情也和這花瓣草葉一樣,失去了幾分精神。

蕭琰察覺到她的沉默,側過臉去看她。

沈清猗的容顏是烈日下也是清冷,如寒潭中的芙蕖,給人冷冽清豔的感覺,那雙眼眸也如潭水一般清冽,不笑的時候,就讓人覺得澄清而寒冷,此時,蕭琰在這雙清冽的眸子中,看到了幾分憂悒。

“清猗。”蕭琰頓步。

“沒事。”沈清猗攜了她手往前,走了幾步又轉眸對她一笑道,“心裡在想事。”

蕭琰眼神一凝,想起李毓禎的信和“時不我待”,心裡也起伏不定了,分離和不舍的矛盾情緒在心間翻騰,暗歎一聲:折磨人。

……

回到元合庭,用了午膳,兩人散步消食後回了讌息室,在涼榻上小憩午休。並肩靜靜的躺了一會,沈清猗輕闔著目說道:“下午咱們就在家裡吧,太陽太大了,懶怠出去。”她微微睜眸,側轉身子,看著蕭琰道,“下午,你就給我作畫吧。”

按兩人的行程下午是要去霧靈山。

沈清猗說這句話時,蕭琰就已經明白了她的心意。

兩人都是聰明又理智的人,不需要多說,彼此的心意已經通曉。

蕭琰的呼吸停頓了一下,隻覺心裡酸澀,又空落落的。

還沒有分彆就開始想她。

蕭琰身子貼上去,伸手緊抱著她,額頭和她輕抵,覺得自己眼淚都要掉下來了,聲音有些喑啞,“我現在就開始想你了。”

沈清猗眼一酸,趕緊閉了眼,抬手輕撫她臉頰,說道:“那你要好好想我。”

分離始知相思,相思更知情深。

“阿琰,你已情深。”

適時的分離,會讓你的情更深。

沈清猗懂得鏡麵道理。

感情如鏡,情越深,銅鏡就磨得越光亮,就能照見彼此的心。但情深下去,隻能讓鏡麵越磨越亮,沒有張力衝出鏡麵。蕭琰在她身邊,武道已入瓶頸,兩人癡纏下去,也未必能讓她打破瓶頸,因為她舍不得打破鏡麵……那就不如走出去。情深熱戀時分離,就是一個刺激。也許還會遇上另外的契機。但停駐在一處,就不可能有新的契機。

這個道理,她懂,蕭琰也懂。

隻是因為不舍得,才將分離隱在心裡。

但終究,兩人心意相通,也有著冷靜的意誌做出同樣的決定。她們的人生長河還遠得很,隻圖一時的朝朝暮暮,就不會有更久遠的流淌。

人生,有聚,也有離。

離彆,是為了更好的相聚。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