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敢的出現,讓始皇帝對儒家有了新的看法,以至於趙昊引薦公羊敢給始皇帝之後的幾天,始皇帝時常召見他。
這在李斯等帝國老臣心中,生起了些彆樣的想法。
死了一個孔軵,又冒出了一個公羊敢,真是殺不絕的“儒家狗”。
而且,他們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前兩天鬨得沸沸揚揚,甚至有人躲在暗處,揚言要清君側,鏟除趙昊這個讀書人禍害的輿論,突然消失不見了。
這一切似乎都與“公羊儒”的出現,不無關係。
那“公羊儒”為何在春秋流行不起來呢?
主要是因為,春秋屬於亂世,在亂世中推行周禮王製,顯然是難以實現的。
就算維持一個穩定的秩序,也很艱難。
這也是孔子為什麼在著述《春秋的時候要讚揚齊桓公。
齊桓公顯然不是“王道”,而是“霸道”。
前文始皇帝也提到過,孔子讚揚齊桓公,而儒家卻詆毀他,這很不合理。
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始皇帝也是“霸道”。
“霸道”適用於亂世,這就是權變。
也被稱為“實與文不與”,即,要在實踐中讚揚這種霸道。
這也是漢朝前期在黃老之術後,行“外儒內法”的原因之一。
很顯然,始皇帝讚同“外儒內法”的政治方針,所以才跟公羊敢相談甚歡。
但公羊敢提出的“天人感應”雛形,卻遭到了始皇帝的反對。
主要是用統治者的行為,來判斷災異吉凶,讓他感覺很荒謬。
因為前段時間他才破處了異象虛妄,現在又讓百姓相信異象,著實有些打他臉。
好在公羊敢的“大複仇”理論,得到了始皇帝的支持,否則“公羊儒”在秦朝,也不可能得到重用。
說到底,秦朝初期沒有黃老之學的過渡,硬生生套用漢朝初期的“公羊儒”,是不可取的。
畢竟這時候的皇權,還沒有穩固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從“殺人者死”到“君王不義可誅”這方麵,需要調和。
始皇帝認可“國君複國君殺祖殺父”之仇,卻不認同“亂臣賊子弑君”之仇,所以調和的結果便是,秉承儒家傳統。
“大複仇”要有一定的底線,比如人家跟你有仇,你也不能把人家宗氏絕了,取當事人性命即可。
這樣一來,新儒學的思想體係就建立起來了,便是血親,宗族觀,以及忠君愛國。
在此基礎上,弘揚大義,大仁的文化。
“陛下,有公子昊提出的統一思想論,臣愚以為,此後新儒學盛行,我大秦法度可明,百姓有所遵從,君民一體,上下一心,陛下之命可揮如臂使,何愁壯誌不得,九洲不服?”
公羊敢笑道。
嬴政大喜:“先生之言,深得朕心,從即日起,你便是博士宮左仆射,負責推廣新儒學,朕若不在鹹陽,可與老丞相商議。”
“謝陛下。”
公羊敢恭敬一禮,而後退出了書房。
………
與此同時。
趙昊正目瞪口呆的看著眼前的一切。
他沒想到,僅僅幾天時間,張蒼安排的工匠就開采出了滿滿十車煤炭。
“張少府?”
“老,老臣在。”
趙昊深深吸了一口氣,皺了皺眉,若有所思的道;“我不是在做夢吧?”
“這.....這個,老臣感覺自己好像在做夢....”張蒼也有些不確定的道。
趙昊看了他一眼,目中驚喜交加,口中大口吸氣,宛若夢囈的道:“是啊,若非親身體會,我真不知道,什麼是暴發戶....”
這種‘一夜暴富’的感覺,實在讓他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他上輩子的家庭,雖然也算得上小康家庭,但這種‘暴富’的感覺,他卻從未體驗過。
難怪那些煤老板的生活那麼滋潤,這簡直是男人的夢想啊!
“哈哈哈哈,發財了!發財了!”
趙昊冷不防的一陣大笑,驚得周圍的人一陣莫名其妙。
他們不知道堂堂始皇之子,為何對一堆黑不溜秋的石頭發笑,莫非是得了癔症?
然而,還沒等他們搞清楚狀況,張蒼便率先輕咳一聲,示意趙昊低調點。
這叫財不外露。
好在趙昊沒有得意忘形,當即安排工匠用煤炭燒製石灰。
看著石灰窯裡麵燃燒起的湛藍色火焰,趙昊的嘴角都快咧到了腦後根。
很明顯,這煤炭的質量,比他預計的還要好,是上等的無煙煤。
要知道,無煙煤跟輕質石油是石油裡的王者一樣,上等的無煙煤,同樣也是煤炭裡的王者。
煤炭對工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說是工業糧食也不為過。
沒有煤炭的工業,隻能活活餓死。
趙昊之所以這麼高興,是因為這時候的人們,還不知道煤炭可以拿來燃燒,或者隻有極少的一部分人知道煤炭可以燒。
畢竟到西漢至魏晉南北朝,才出一定規模的煤井,以及相應的采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