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外的胡楊一片蕭瑟,透過乾枯的樹隙,可以看見因為降雪,麥子沒有了原來的顏色。
蒙恬剛回到大營,眉頭又‘鎖’了起來。
他在心裡埋怨毫無鬥誌的扶蘇,就覺得扶蘇在此時不應該如此懦弱。
既然已經明確了皇帝駕崩的消息,那就應該當機立斷,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一切。
他相信鹹陽朝堂,應該不止他一個人想扶蘇登位。
隻要他帶兵返回鹹陽,擁立扶蘇稱帝,應該沒人會反對他。
就算胡亥是合法繼承的皇位,又如何?
大秦又不是沒有過政變?
什麼亂臣賊子,我蒙恬在乎嗎?
心中越想越鬱悶,蒙恬不由回頭看了一眼身後的蒙虎和王離道:“先帝的詔書你們也聽到了,今天你們隨本將出來,可有違抗皇命的嫌疑,你們不怕嗎?”
蒙虎上前一步道:“末將隻聽命於大將軍。更何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末將剛才思慮,先帝要賜死大將軍和長公子,非常不合理,以先帝的英明神武,絕不會做出這樣有悖人倫,有悖君臣的蠢事來。
如此,先帝詔書存疑,抗命又有何妨?”
蒙恬聞言,又向王離道:“王裨將也是這樣想的麼?”
“啊?”
正在細想剛才閻樂之言的王離,冷不防的聽到蒙恬的詢問,連忙拱手道:“蒙虎所言,亦是末將所見。隻是末將以為,陛下如何駕崩的,吾等還不清楚,萬一此乃陛下故意試探吾等的,那該如何是好?
要知道,吾等掌握了大秦一半的兵力,若吾等興兵南下,大秦必定滔天駭浪!”
“這”
蒙恬和蒙虎對視一眼,麵麵相覷。
很明顯,他們都沒有想到一層。
但是,蒙恬很快就否定了王離的揣測,搖頭道:“陛下不可能這樣做,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當初老將軍率六十萬大軍進攻楚國,陛下也從未懷疑過老將軍,更何況,老夫與陛下相交數十年,情同手足。”
“話雖如此,但也不能不調查,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
“那依你之見呢?”
王離想了想,道:“末將覺得,當務之急是先穩住長公子,彆讓長公子做傻事!”
“嗯”
蒙恬沉吟了一下,似乎覺得王離說得有理,點了點頭,擺手道:“走,咱們去看一看長公子,再作商議!”
“那個,要不,你們先去,我隨後再來.”
王離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蒙恬腳步一頓,皺眉道:“你還有何事?”
“也沒什麼事,就是剛才嚇了一身冷汗,打濕了內衣,想回去換一身.”王離訕笑著說道。
蒙恬目光掠過短暫的鄙夷,旋即恢複了平時的嚴肅,沉聲說道;“這點事都扛不住,以後怎麼擔當大事?速去速回!”
“諾!”
王離應諾一聲,目送蒙恬和蒙虎離開,心中長舒了一口氣。
他才不想見到扶蘇那悲愴迷亂的樣子。
昨晚剛得知始皇帝駕崩的消息,扶蘇就哭得近乎暈厥了過去。
如今又得知自己被始皇帝賜死,內心不知道有多難受。
此時過去,能商議出什麼?還不如回去喝點酒,暖暖身。
很快,蒙恬就帶著蒙虎來到了扶蘇軍帳。
正如王離所料,此刻的扶蘇,依舊在悲愴迷亂,木然流淚。
蒙恬無奈的歎了口氣,想要安慰幾句,又不知道如何開口。
“走吧,我們還是回去吧.”
蒙恬擺了擺手,轉身離開了扶蘇軍帳。
當夜,蒙恬輾轉反側,不能成眠。
他反複思考,扶蘇很有可能不能振作了。
要扶蘇能跟他一起南下,似乎也很難付諸行動了。
若扶蘇一直這樣,蒙恬縱使有心當‘亂臣賊子’,也孤掌難鳴。
如今,皇帝生死不明,作為皇帝近臣的蒙毅,也沒有任何消息,國中那些三公九卿,更是沒有一個人聯係他。
蒙恬不禁開始懷疑,是不是得罪了滿朝文武?為何安邦定國的大事,自己會被排擠在外?難道皇帝真的不信任自己了?
這是皇帝特意授命的?
這可能嗎?
蒙恬反複思忖,自己手握重兵,絕不能坐以待斃,絕不能讓奸佞小人亂國。
到底是誰,誰在皇帝麵前進的讒言?是李斯嗎?是趙昊嗎?還是馮家父子,亦或是.
蒙恬將所有與皇帝親近的人都想了一遍,人人都是忠心為國的名臣,沒有一個人會亂國。
畢竟,亂國者必有所圖。
這些帝國大臣若亂國,必定身敗名裂,他們不可能不在乎自己的名聲。
就算不在大臣行列的趙昊,也多次表達自己不想爭權的想法。
一時之間,蒙恬實在想不出,誰是禍亂的根源。
但是,若說嬴政沒有下過昏聵的命令,蒙恬是不信的。
因為當初嬴政曾被嬴秦宗室的元老鼓動,對呂不韋門下,施行《逐客令》。還有因太後與嫪毐之事,濫殺無辜七十餘人,以至於諫議禦史的屍身,堆滿了鹹陽宮三十六玉階。
所以,皇帝在暴怒之下的反常命令,也是有可能的.
“現在這種情況,還真要聽王離的建議,先穩住扶蘇,隻要扶蘇不奉詔,一切都好計劃.”
終於,蒙恬在紛亂的思緒中打定了主意。
扶蘇已經悲愴迷亂,不能再指望他了,相反,目下要著手保住扶蘇的性命。
隻要扶蘇不死,大局就能扭轉過來。
對此,蒙恬深信不疑。
畢竟扶蘇清醒的時候,是一個合格的儲君。
唯其如此,他必須要寫一封確認詔書內容的申辯書。
用來拖延詔書執行的時間,為扶蘇爭權做裝備。
四更時分,蒙恬踏著寒雪回到了書房,提起大筆,思緒翻湧,熱淚忍不住撒滿了羊皮紙——
老臣蒙恬複請詔命
直到草原雞鳴陣陣,蒙恬才放下手中的大筆。
原本,他還想給李斯寫一封信的,畢竟李斯是皇帝臨終授命的領政大臣,可後來仔細一想,又放棄了。
在滿朝文武中,蒙恬與王翦、王賁的關係最好,與李斯的淵源最深。
王家、蒙家、李家,既是最早追隨嬴政的核心人物,又是帝國最為顯赫的三大功勳家族。
雖說李斯因為呂不韋的關係,進入嬴政權力核心最晚,但若論跟嬴政最為親近,必定要屬李斯。
因為李斯的奇謀長謀,很多都跟嬴政不謀而合。
可是,隨著李斯逐漸深耕朝堂,蒙恬遠在關外,蒙恬與李斯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
特彆是這兩年,蒙恬與李斯的來往,似乎有著一種難以言明的隔閡。
與王家父子相比,李斯缺乏一種令人信任的真誠。
這讓蒙恬越來越看不透李斯。
相比李斯,蒙恬更喜歡那個說話結巴,但為人赤誠的韓非。
在蒙恬看來,李斯最為赤誠的舉動,無非是《諫逐客書》,可除了這個之外,好像也沒什麼令人佩服的舉動。
所以,思慮再三,蒙恬最終還是沒有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琢磨李斯。
這便是蒙恬的性格,他有很多料人先機的想法,卻永遠隻求穩妥。唯其如此,才不善於防奸。
寫完申辯書,蒙恬仔細檢查了一遍,方才親自送往驛館。
此時,天剛蒙蒙亮,李福和閻樂正在睡夢中,皆被蒙恬叫醒。
卻聽蒙恬語氣冷漠的道:“這是老夫寫給陛下的奏折,不勞足下,老夫親自送往鹹陽,老夫今日來,就是通知特使,九原之行,怕是要多待些時日了!”
“什麼?!”
剛剛還有些迷迷糊糊的李福,聽到蒙恬的話,大驚失色“蒙恬!你敢拘押本特使!”
“是啊蒙公,吾等還等著回去複命呢!”閻樂也表現出惶恐不安的神色。
蒙恬冷哼:“老夫現在心情不好,足下說話要多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