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景棣去見帝緯了。
對於他的主動到來,帝緯又是詫異,又是驚喜。
“鎮北王是明白人,這麼快就想通了?”帝緯將無關人全部遣走,親自給常景棣斟茶倒水。
“本王隻是想弄明白,當初到底發生了什麼。”常景棣眯著眼,道:“母妃死去了多年,帝氏沉寂了多少年。”
“如今卻要和本王合作,幫母妃報仇,聽上去總不像是好事,本王來看看所謂證據是什麼。”
“坐。”帝緯指了指身前的椅子,道:“既然來了,我們自是慢慢詳談。”
常景棣蹙著眉,卻還是按照帝緯所指,坐在身前的椅子上。
帝緯不慌不忙,笑道:“回去之後,查過莫莎了?”
“那是自然,王君親自指路,豈有不看的道理。”常景棣端起茶杯,在鼻前嗅了嗅,沒著急喝。
“東西呢,本王希望先看到東西,看到所謂實質性證據,再往下說。”
“年輕人啊,還是沉不住氣了。”帝緯笑了笑,端著幾分長輩的譜兒,朝外邊吩咐心腹道:“把給鎮北王準備的東西帶上來。”
很快就有人拿了錦盒上來。
帝緯接過錦盒,推到常景棣跟前,道:“你要的證據都在這,是在我著看,還是帶回去,都可以。”
“本王要回去照顧王妃,不好久留。”常景棣順勢放下一口都沒喝過的茶杯,接過錦盒,起身道。
“就不打擾王君了,等本王看完之後,再和王君細說。”
帝緯也不著急,嗯了一聲,道:“請便。”
常景棣離開之後,大祭司從後麵的屏風走出來,沉聲道:“你確定,他會相信那些個東西?”
“確定。”帝緯幽幽一笑:“帝鳶是你的親女兒,我的親姐姐,在一起生活多年,總知道她的性子和喜好。”
“再加上有莫莎這個好幫手,在常景棣和雲晚意跟前吹風,我不信,他完全沒有動搖。”
現在的地位和大祭司,都不知道莫莎早就偷偷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常景棣。
莫莎固然彆有所圖,但她先是和帝鳶一起長大,情如姐妹的心腹。
後麵,才是彆的身份。
她對常景棣,的確沒什麼感情,但看到常景棣那張和帝鳶相似的臉,莫莎怎麼可能忍心害他?
況且,一味幫大祭司和帝緯做事,還不如跟常景棣合作來的快!
當然,現在的大祭司和帝緯,自以為控製好了莫莎,不會想這麼多。
大祭司見帝緯胸有成竹,也跟著笑了:“咱們謀劃多年,要能吃下北榮這個龐然大物,也不枉帝鳶當年的犧牲。”
帝緯看了眼大祭司的神色,收起笑意,道:“隻可惜,帝鳶生了個和她性子一樣的兒子。”
“又犟又倔還有所謂正義,完全看不清這世道,正義能頂什麼用?”
說起帝鳶,大祭司自然是咬牙切齒,恨鐵不成鋼道:“帝鳶就是個爛泥巴,完全扶不上牆,生的兒子也是個蠢貨。”
“也不動腦子想想,若正義有用,他常景棣何故被狗皇帝逼得坐在輪椅上,差點一命嗚呼,經過生死還看不清該怎麼做,簡直愚不可及!”
帝緯嗤笑道:“常景棣不僅性子倔強清傲,還腦子不清醒,成日圍著個女子打轉。”
“他從未想過,要是坐上權利的高位,要什麼樣的女子沒有,雲晚意有什麼好的,哼!”
“不說這些了,我們談談接下來的安排。”大祭司斂了神色,道:“以我來上城多時的觀察看,還得和之前的計劃一樣。”
“新登基的皇上年輕,從他下手,最好不過,剛才我也觀察過,這個常景棣真真假假看不透。”
“可任他是真是假,有證據在,咱們也能把真的說成假的!”
……
常景棣沒有在半路上打開那個盒子。
他回到主院,和雲晚意碰頭過後,叫上莫莎,幾人一起察看盒子裡的東西。
錦盒陳舊,比常景棣的手大不了多少。
裡麵隻有寥寥幾樣東西,半塊分開的鴛鴦玉佩,一方手帕,幾張信紙。
最關鍵的,是脈案。
“這玉佩像是後來分開的。”雲晚意拿起玉佩看了眼,道:“痕跡陳舊,的確是經過多年的東西。”
莫莎一眼就認出了玉佩,眼眶微紅,道:“奴婢認得這個,當初帝妃娘娘還沒聯姻,與大公子情投意合。”
“這枚玉佩原是大公子送給帝妃娘娘的東西,也算定情信物,後來帝妃娘娘逼不得已來上城,臨行前,她把玉佩一分為二,還給大公子。”
“當時帝妃娘娘是這麼說的,‘鴛鴦玉佩拆開,恰如你我,有緣無分,彆過就當陌路人’。”
雲晚意側頭,詫異的看了她一眼:“時隔這麼多年,你怎麼記得如此清楚?”
“帝妃娘娘為了避嫌,沒有再見大公子,是奴婢去傳話的。”莫莎摸著那半塊玉佩,感慨道。
“奴婢說完帝妃娘娘的話,大公子一口血噴了出來,王妃您看,這玉佩上的痕跡裡,還有紅色的痕跡。”
“血入玉佩。”雲晚意看到了那一絲紅痕,歎道:“看來你們那位大公子,對母妃是真心實意。”
“可惜天意弄人。”莫莎紅著眼角,道:“大公子為人謙和良善,如神祗走出來的仙人,和咱們聖女是真真相配。”
“但願黃泉路,兩人能再續前緣吧。”雲晚意放下玉佩,餘光瞧見常景棣臉色發白,順勢朝他手中的東西看去。
他拿著其中一封信。
陳了多年,宣白的紙張早就發黃。
信上的字,像是帶著刺,一根根紮進眼底。
常景棣拿著信紙的手,微微顫抖著。
雲晚意輕握住他的手,看清楚了信上內容。
是情書。
字字句句哀怨後悔,一整張紙上,全是傾心訴說。
常景棣沒有勇氣看剩下的東西。
雲晚意吸了一口氣,把剩下的四五封信一一拆開。
前兩封信,還是如第一封信一樣,隻是能從字裡行間,看出寫信之人情緒逐漸變得平穩。
尤其是從語氣來看,應該是給人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