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將軍家的小夫郎[種田]》全本免費閱讀
那頭兒顧沂一跑開,林瑾這邊兒就麻利地在灶房裡收拾起來。
灶房角落放了一個大水缸,裡麵的水看著頗為清澈,想來不是井水便是泉水,林瑾用起來無需擔心水不乾淨,而且也並不很儉省。
很快,其就把灶房裡的鍋碗瓢盆洗刷乾淨,整理好灶房,將用過後的殘水處理掉,這才起了身。
看著缸中的清水還剩下多半缸,林瑾便暫時歇了去挑水的心思。
當然,這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因為,他方才忘記詢問沂兒,該去何處挑水之故。
而沂兒他離開灶房後不久,便帶著阿淮去田裡,給田地除草去了,他哪怕現在想尋人來問,也是不成。
還是待晚間他們忙完地裡的活計回來後,自己再盤問清楚,他總歸是要把家中的這些活計給接過來的。
想來顧家取水之地也不會太遠,這完全是他根據原主記憶所得出的結論,畢竟附近枕山靠水,再怎麼說,都是不會缺好水用的。
這倒不必像他前世時,全村人用水還需要先下到村口附近的深穀,穀中則唯一一口深水井,挑一桶水能灑半桶水在路上,倒是那通往穀底的小路兩側,因著吸飽了村中挑水人灑出的井水,而張滿了野花雜草,頗有幾分趣味……
因著水路方便,山前地勢又頗為平坦,適合耕種,加之還有山貨野物供應村人采集獵取,這附近的村子生活都頗為和樂富足。
不同村子間更能發展出自己的小小產業,用以謀生,甚至隻看那一個個獨特的村名,便能猜到該村之人以何謀生。
林瑾目前所在的石槽顧,便是以顧氏族人為主,幾乎每一個顧家郎君,都會些石匠的手藝,農閒之餘,去附近縣鎮裡多賺些家用。
而原身所在的村子,其名字則更好理解些——豆腐林,以林家人為主的村子,大部分林姓族人都很會做豆腐;
至於稍遠些,和他們兩村同屬一裡的杓袁,袁姓村人做的木勺遠近聞名,更彆說更遠些的麻線張——張姓族人出產麻線,酒孫——孫氏村人善於釀酒,雞王——王家人善於養雞……
大家基本上都有些手藝,因而並不貧窮,互相交換貿易之下,更是讓各村方便了許多,附近的村子多如此類,數不勝數。
原主既然出身於豆腐林,自然也知道如何做豆腐,隻是他因為年歲尚小,父母早亡,手藝一般罷了。
倒是林瑾自己,因前世在農村長大,不僅各類農活做的得心應手,村人常用到的各類手藝他也是學過不少。
加之他前世已然是現代社會,資訊發達,很多技術都會通過書本和網絡流傳,並不像這個時代一樣,因為是各村的吃飯手藝,大家都比較藏私,各有各的竅門兒和秘技,其隻會傳給兒孫,不會讓外人知曉。
這實在是人之常情,林瑾自是能夠理解,隻是技術唯有交流,方才會碰撞出更多靈感,過於藏私隻會讓技術停滯不前,甚至一個不慎,還會有倒退的風險。
比如說這如何處理豆製品,林瑾便比整個豆腐林村的村民手法更精妙許多,能做出來的豆製品也不隻有豆腐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