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邊準備的怎麼了?”我對趙金河說道。
見我這個態度,趙金河一屁股坐在了我身邊的椅子上,聲響較大,表達著心中的不滿。
“準備地差不多了,隨時都能走。”
“其餘的東西呢?”
“正在采買中。”
我看了看四周,問道:“我回來這麼久了,其他人呢?”
“逛街去了。”
“看來孫嫦雪早就猜到了事情的結果,索性出去放鬆,放鬆。”
想到這裡,我決定去見一個人,“金河,去嗎?”
“去呢?”
我很認真地說出一句話:“見美女……”
……
三天後,崇禎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碼頭。
“王公公,碼頭風大,就送到這吧。”我對王承恩說道。
“你要的東西,皇爺給你準備好了,一路小心。”
“替草民謝謝陛下,也謝謝公公。”
“照顧好公主。”王承恩說出這句話時,眼角邊泛起朵朵淚花,極力想要抑製,卻無濟於事。
“不服老,不行咯;這些你拿去,咱家的一點心意。”說罷,王承恩悄悄塞給我一個包袱,我輕輕摁了下,好像是銀子。
“咱家得回去複命了。”
“公公,一路走好……”說話時,我的聲音有些顫抖,臉頰上劃過一抹淚滴。
向著王承恩離時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而後,毅然決然走上了身後的商船上。
離去。
……
此時一座高塔上,一名披著披風的中年人,望向我們離開時的商船,眼神中透露著絲絲憂傷,心情不言而喻。
“他們走了?”
“是的,皇爺。”
“回去吧。”
之後兩天時間裡,崇禎利用手中僅剩的東廠和錦衣衛,左右開弓,大肆屠殺朝中大臣,無所顧慮,已然瘋狂。
就在崇禎下令屠戮大臣時,他一人來到了供奉祖宗的太廟麵前,對著祖宗的牌位,痛苦流涕,涕泗橫流,最後,泣不成聲方才離去。
又過來幾天,崇禎如曆史上那樣,殺死了自己後宮的所有人,及其一眾皇子儘數屠戮。
做完這一切之後,披頭散發、衣冠不整的崇禎踏上了前往煤山的路上。
陰雨敝天,飛雪滿城,慘殺之氣,透人心脾。
而後,崇禎在臨死之前寫下了,那份流傳至今,令人感動且無可奈何地遺言……
“朕涼得藐躬,上乾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可能和大家平時見到的不太一樣,我所查到是崇禎遺詔原文)。”
“恭送大明皇帝上路……”王承恩用儘了此生最大的聲音喊出了這句話。
在一聲聲叫喊聲中,崇禎這位悲哀、苦命地皇帝,最後看了一眼大明山河,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皇爺,這次老奴不能陪伴在您左右了,希望您原諒老奴……”王承恩不舍地看了一眼崇禎的屍體,離開了,此後也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猶如人間蒸發一般。
崇禎在位十七年,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依舊無法挽救大明,這位沒有晴天的皇帝,就這樣走完了他的一生。
大明,並沒有伴隨著崇禎的離世,而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