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太史子義(三)(2 / 2)

血之孫吳 布魯斯老爺 4164 字 5個月前

李嚴不由地著急,但蒯恩更是著急,此時的他很清楚情況,但卻有苦說不出,因為太史慈實在太猛了!

這艘旗艦上,原本有三百人,但江東軍不是被殺,就是已經被俘虜。此時,除了太史慈之外,再無其他人在戰鬥!也因此,才有近百人包圍著他。

太史慈一邊和蒯恩廝殺,一邊飛快地在腦子裡做著盤算,眼下留給他的路隻有三條可以走:

一是和蒯恩繼續拖下去,然後要麼力戰被俘,要麼就是有奇跡發生。

二是想辦法跳入河中逃走,但是這樣做的話,他的左軍就全完了。

三是找準機會,乾掉蒯恩,然後以一己之力奪回旗艦的控製權!

太史慈想明白了一切,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第三條。此時的他,隨著激烈的戰鬥,戰鬥智商都有些爆表了!

隻見他的攻勢又不禁凶猛了幾分,打得蒯恩節節敗退,而那些叛軍也不由自主地後退著。

然而船就那麼大,雖然可以容納三五百人,但包圍圈形成之後,中間就會留下很大的空檔。現在隨著太史慈、蒯恩二人的移動,包圍圈也在慢慢朝著船艙偏移,直到叛軍中有十幾人退無可退。

太史慈突然暴喝一聲,就是現在!

隻見他飛起一腳,將蒯恩踹翻在地,然後雙刀揮舞,瞬間砍翻十數人。

李嚴也看準時機,下令放箭!

太史慈往地上一滾,敏捷地躲過了弓箭的攻擊,然後迅速爬起,朝船艙跑去。

船艙是有門的,等到太史慈進去後,就立馬將門給關閉,並用重物死死抵住。

等到一乾叛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將門給撞開的時候,太史慈已經取出了他的長戟!不僅如此,他的背上還附著他的鐵胎弓和一壺箭矢。

幾名叛軍見狀,從門裡殺入,然而他們哪裡是太史慈的對手?隻見他長戟揮舞,瞬間結果了他們的性命。

叛軍不禁被太史慈的武勇給震懾住了,不敢再進去,李嚴不禁大急。

蒯恩剛剛被太史慈一腳踹在肚子上,直到現在才爬起。見狀,立馬嘶吼著讓叛軍們放火,企圖將太史慈活活困死在船艙裡。

但是太史慈豈會坐以待斃?隻見他放下長戟,取下鐵胎弓,開始朝叛軍射箭。

箭無虛發,箭箭命中。

叛軍們被嚇得頓時逃散,直到隻剩下蒯恩和李嚴二人。

注:李嚴,字正方,南陽人。本是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之臣。

公元231年,蜀軍北伐時,李嚴押運糧草因為下雨道路泥濘延誤時日,為推卸責任反而怪罪諸葛亮的北伐,使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獲罪,最終被廢為平民,遷徙到梓潼郡。

在這個世界,李嚴本是荊州軍中的一名校尉,後聽從蒯氏詐降孫策,後於太史慈的軍中發動叛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