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關鍵之人(1 / 2)

血之孫吳 布魯斯老爺 4390 字 5個月前

雖然這個世界的人口翻了三倍,帶來了諸多好處,但本身的耕地麵積並沒有增加。

原本在另一個時空,漢末因為人口的流失,許多諸侯治下都不得不采取屯田。但也因為這個世界人口眾多,而變得不再需要了。

田地是百姓們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但也因為耕地數量的不足,而變得更加珍貴起來。

有人種田,卻又無田可種,也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所以在新製度之下,為戰死、傷殘、退伍的將士家屬補償田畝,未嘗不是一個好政策。

但凡事都有利有弊,新製度在江東,不亞於一次商鞅變法。在提高了百姓參軍熱情的同時,也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但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

這一次的赤壁之戰和安陸之戰,屬於兩大諸侯間爭霸的戰爭,但卻沒有帶來任何經濟上的好處。反倒因為大量的傷亡,而需要大量的田畝、錢糧進行補償。

沒有增加任何一畝地,也沒有繳獲一分一毫的錢糧,這樣無疑對揚州的財政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打仗永遠是一筆經濟賬,而不單單隻是雙方軍隊人數的對比,以及雙方傷亡數字的對比。而是戰前的糧草調集,以及戰後的田畝、錢糧補償。

地就那麼多,除非能夠讓領土得到增加,不然分完就沒了。

庫存的錢糧也就那麼多,除非戰後能夠得到繳獲,否則分完也沒了。

想要有源源不斷的土地和錢糧供給,唯有通過三個途徑:

一是不停地攻城略地,就好比昔日的強秦一般;

二是增加財政收入,比如提高農業產量,以及增加其他方麵的稅收;

三是向達官顯貴們借取。

第一條途徑,因為如今前線糧草不足,加上夏季來臨不宜用兵,也隻能暫時放棄了。

第二條途徑,在短時間內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唯有接下來再進行改革,然後慢慢實現。

所以隻有第三條途徑,才可以解決眼下的困境。

“子布,不知咱們庫存的財貨還有多少?能否將補償的田畝和糧食,用財貨來代替補償?”我有些不死心地問道。

“主公,咱們如今庫存的財貨倒是充足,但主公之舉萬萬不可啊!“張昭大急。

“為何啊?”我不解地問道。

“倘若用此舉,必會引起百姓恐慌,這是一。第二個,倘若大量的財貨流入民間,還可能會導致物價上漲!”張昭解釋道。

得,原來還有這個道理!

看來在古代,糧食才是硬通貨,尤其是現在這個亂世,甚至比金銀還好用。也難怪,百姓們更樂意接受糧食作為補償了。

“哎,看來還是得問大族借糧,可是動輒百萬石糧食,大族願意借嗎?又是否能借的出來?”我不禁感到了擔憂。

“百萬石糧食,揚州境內的大族肯定是拿得出來的,唯獨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大族願不願意借,二是又願意借出來多少?”張昭說道。

“嗯,你說得有道理。”

“其實,自主公將治所遷移到金陵之後,許多來自其他郡縣的大族,多放棄了原本家鄉的田產。比如吳縣的大族,多用家鄉的田產換來的官位!但也有些大族,依舊有家人守在家鄉。但不論如何,揚州境內大族何其多也!湊一湊,總能有百萬石糧食擠出來的!”張昭補充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