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徐琨將軍(2 / 2)

血之孫吳 布魯斯老爺 4361 字 5個月前

“琨算是聽明白了,主公的新政確實是好政策,但弊端也很明顯。就比如這一次,赤壁一戰和安陸一戰,再加上後來軍中發生的動亂,傷亡多達十萬計,其中還不乏從軍多年的老兵和中高級軍官。各郡和金陵府庫吃緊,也確實難以避免了。”徐琨分析道。

“不錯,我和子布在討論過後,便想出了兩種方案,一是找陶士行幫忙,令他想個妥善的辦法出來。二是便隻能向大族和商賈借糧了。”我有些無奈地說道。

“主公,琨以為,此事就算找了陶士行幫忙恐怕也無法解決!”徐琨說道。

“哦?為何?”我不解地問道。

“咱們眼下的困境有三,一是整個揚州境內無主之田並不多,也就是補償給將士的田地根本不足。二是錢糧方麵入不敷出。三的話,恐怕主公和張大人都未必想到過。”徐琨又喝了口茶,然後說道。

“哦?不知徐琨將軍所說的第三點是什麼?”張昭問道。

“自主公委任琨都督淮南三郡諸軍事之後,琨便一直在想,日後與曹軍之間免不了會多次交手!而琨的職責便是守衛淮南三郡,倘若到時候每一戰都能取勝,那自然會有將士需要獎賞,需要補償,又或者傷殘、戰死了需要撫恤。那麼到時候,豈不沒完沒了?”徐琨淡淡地說道。

“額…”我不禁語塞,這一情況還真是我沒有想到的。

不過也確實,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徐琨還未赴任就已經在為我未雨綢繆,可見他對接下去的工作真的很上心。

而這也從側麵證明了我看人的眼光,我這個便宜表兄確實是個人才,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張昭不由地看向了我。

“看來在新政中確實存在著不少紕漏,我和子布研究了半天,多是關於此戰的處理,卻從未想到過將來。”我不由地感歎道。

“主公的政策確實是好的,但不妨變通一番。”徐琨說道。

“哦?怎麼變通?還請表兄教我!”我誠懇地說道。

“主公和張大人擔心的,無非有兩點:一是良田不足以用作補償,二是隻發放財貨的話可能會導致物價上漲。不知琨說得對否?”徐琨說道。

“不錯!確實如此!”張昭想了想說道。

“而現在咱們的糧食又不足,所以二位想向大族和商賈借糧,卻又擔心借不到,又或者借到的數量不夠,對否?“徐琨又接著問道。

“不錯!”張昭再次肯定。

“如今江東的艦船多達千艘,主公何不拿出一些進行銷售?賣給大族和商賈,以此換取糧食呢?”徐琨微笑著說道。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徐琨在水師半年還真不是白混的!

注:徐家本為吳郡豪族,與同郡的孫家有密切交流和往來情誼。徐琨的生父徐真,與孫堅相互親善,孫堅便將妹妹許配給徐真,生下徐琨。

在孫堅死後,徐琨便追隨起兵自立的孫策。

徐琨與孫策領兵攻打揚州刺史劉繇的部將,當由於缺少艦船。徐琨的母親孫夫人當時正在軍中,便建議他以蘆葦為筏,徐琨將這個辦法告訴了孫策,孫策立即實行。

後來袁術任命族弟袁胤為丹陽太守,並且接收丹陽郡,孫策就派遣徐琨將袁胤驅離了丹陽。

孫策上表徐琨領丹陽太守,適逢吳景放棄廣陵太守的位子回來。因為吳景以前是丹陽太守,吳景寬仁得眾,吏民所思,更得人心,孫策於是令吳景複任為丹陽太守,讓徐琨以督軍中郎將職位繼續領兵。

所以說徐琨本就水戰、陸戰全能,且文武雙全,隻不過英年早逝,名聲不顯罷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