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在打下廬江後,便派了李術前來擔任太守。原本李術乾得還算不錯,當初逃難的百姓也陸陸續續返回了家鄉。
但李術有件事乾得不地道,那就是他暗中一直在積蓄實力,準備謀反。
直到我“不幸遇刺”的消息傳到廬江後,李術便毫不猶豫地就反了,跟隨他一起造反的人多達五萬!
真可謂聲勢浩大。
但結局卻令人沒有想到,坐鎮吳縣的周瑜早就料到李術會反。很快,就派了孫賁、徐琨率軍前來。
二人簡直用兵如神,李術很快就敗亡了。
跟隨他造反的五萬大軍,有一萬多人戰死,剩下的三萬餘眾被全部收降。
後來,這些人搖身一變就成了江東軍。
他們的家人都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沒想到的是僅僅又過了三個月的時間。遷移治所到金陵的我,出台了一係列的新政策!
而後第一次江夏之戰的消息也傳到了廬江。
當初的三萬餘眾,戰死大半。除此以外,還有近萬名廬江籍的將士戰死。
因為新政策,這些人的家屬全都得到了補償、撫恤和獎勵。這讓那三萬餘眾李術降卒的家屬,不禁羨慕嫉妒恨!
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居然也有份!他們的兒子、丈夫、父親,不再是降卒身份,而是真真正正地,成為了江東軍的一員!
在他們領取到補償、撫恤、獎勵的那一刻,他們無不感動到落淚!
終於,能夠過上好日子了!
這一切都是吳侯的功勞!
感謝新政策!
感謝陶郡丞!
感謝陸太守!
感謝張使君!
更要感謝吳侯!
在以前,廬江的青壯當了兵,頂多賦稅上有所減免,然後死了就死了。但是現在,參軍戰死了,家人卻能夠過上真正的好日子!
如此大的差距,讓廬江百姓的心裡對我充滿了感激。
後來,也就是一個多月前,第二次江夏大戰的消息又傳來。
這一次,廬江籍的將士又戰死了三萬餘人。
他們的家屬在悲痛的同時,也因為新政策,有了一絲絲安慰。
戰死將士的父母、妻子,無不是這樣教育子孫的:“兒啊,孫孫啊!等你長大了,一定要參軍,參軍光榮!不要怕苦,不要怕累,更不能怕死!因為江東軍是咱們江東老百姓自己的軍隊,這天下除了吳侯,誰還能對咱們老百姓這麼好?咱們能夠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多虧了吳侯!所以兒啊,孫孫啊!等你長大了,一定要參軍,加入江東軍!為吳侯開疆拓土,也為咱們爭一口氣!”
注:漢代地方治理實行鄉亭之製,縣以下置鄉,鄉以下置亭,亭以下置裡。十裡為一亭,十亭為一鄉,鄉設立三老、嗇夫等職。這些都是以宗族為核心的人民自治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