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的傳遞,文字的載體,在這個時代依舊是以竹簡為主。加上學院已經開學,學生們學習都需要對書籍先進行抄錄,十分辛苦。而之前,抄錄幾百份俸祿標準表,一眾官吏也花了一晚的時間。
這一切切,都讓我無法忍受。
於是,我下令在工坊內成立了造紙部門和印刷部門。
早在一百年前,蔡倫就已經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出了紙張。
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比以前有了顯著的提高,所以逐漸被普遍使用。為了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就把這種紙叫作“蔡侯紙”。
但是後來,這種紙因為時代的原因,隻在達官顯貴之間使用,又因為當時的造紙廠設在洛陽,而其他地方沒有,最後遭到了一些貪官汙吏的壟斷,從而造成了“洛陽紙貴”的現象。
因此,直到一百年後的現在,紙張依舊是奢侈品,而成不了主流。
憤怒之下的我,直接在工坊內招募了一批工匠,準備自己造紙。
技術是現成的,原料也可以用木屑代替,最後經過幾天的嘗試,很快就造出了紙張。
而因為原材料以木屑為主,所以這一批紙張的質量,比之“蔡侯紙”更好。一經問世,便廣受好評。
我要求工匠們開足馬力造紙,先提供給金陵的官府和學院使用,再是供給各個郡縣,最後才是民間。
而有了大批量的紙張後,我又召集另一批工匠開始研究印刷術。
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而直到北宋年間,畢昇才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唐宋時期距離現在有四五百年,所以對於現在來說,印刷術無疑是種劃時代的技術。
沒有經驗,更沒有思路,唯獨在我進行一番講解之後,工匠們才明白了這一技術的意義,也有了一點點方向。
最後,幾名工匠一合計,決定仿照印章來進行嘗試。他們用石板進行刻字,再刷上墨水,然後用紙張印上去,簡化板的雕版印刷就完成了。
這不禁讓我大喜過望。
之後,我又稍一琢磨,讓工匠們用一塊塊石頭,先打磨成正方體,然後刻上字。最後,簡化版的活字印刷術也問世了。
一切就是這麼簡單。
唯獨雕版都是由石塊打磨出來了,所以十分不便。於是,又有幾名工匠一琢磨,決定用粘土進行燒製,但幾經失敗,暫時還沒有成功。
然而我並不氣餒,便給他們開出了巨額的報酬,然後將任務交給印刷部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