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處置戰俘(2 / 2)

血之孫吳 布魯斯老爺 3603 字 5個月前

若非二人一番結識,他已經性命不保。而這軍侯也不想想,若非他想要結識吳才,又貪杯,白袍軍想要攻下宛城也不會這麼順利。

最後,四名軍侯、五名軍司馬,以及城中守將都被斬首,首級被分彆懸掛在四麵城門,用於震懾四方。而剩下的三千餘曹軍,以及那名軍侯都被卸了兵器、甲胄,然後一一放走。

另一邊。

駐紮在臨湘的周瑜大軍同樣得到了大批的俘虜,但不同於宛城,這些俘虜原本都是郡兵,僅僅隻是些接受過軍事訓練的青壯,所以不能和正規軍相提並論。

荊南很快就將並入江東軍的統治,這些人今後都將成為我治下的百姓。加之臨湘一戰,未發生流血事件,所以這些人功不可沒。

周瑜將郡兵中劉裕、昌義之的死忠全部清除,然後從中提拔有才乾之人,全都委以重任。

數千郡兵以後依舊是郡兵,隻是軍官都換成了心係江東軍的軍官,所以這些人就成為了江東軍治下的一員。

三千郡兵依舊將維持臨湘的城防,剩下的五千郡兵則分彆跟隨孫瑜、周泰、張南所部,前往攻打城池。

樊城方麵。

章陵之戰、樊城之戰,得到了多達一萬四千俘虜,這裡麵有荊州軍,但更多的是曹軍。

加之這裡駐紮著江東軍團主力,所以與之宛城、臨湘的情況都不相同。

我和魯肅,以及一乾將領對此事進行了商議。其中,半數人提議並支持將俘虜補充進各部之中;剩下的半數人則提議並支持利用這些俘虜,前往攻打襄陽,就像淮南之戰一樣。

但我並沒有理會其他人的意見,唯獨采納了魯肅、陸遜的提議。

按照魯肅、陸遜兩位智囊的說法,如果將這些俘虜全部編入軍中,將會是一個不穩定因素,畢竟有前車之鑒。

而如果都拿來攻城做消耗,又不免不近人情,如此殘酷,倘若日後爆發戰爭,敵軍還有誰會投降?既然投降了沒好結果,不投降也是死,敵軍不得選擇死戰到底?

說到底,如何處置戰俘的問題涉及到了方方麵麵,但最主要的還是通過具體情況,以此來達到想要的目的。

最終,我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將這些俘虜中籍貫在荊州之人,全部編入江東軍團,用以補充損失,然後用剩下的俘虜組建了一支炮灰營。

炮灰營,顧名思義,就是充當戰場上的炮灰。比如在野戰中,利用炮灰營率先發起衝鋒,用以消耗敵軍的箭矢。又比如在攻城戰中,令他們不計傷亡,向城池發起猛攻等等。

可以說,組建炮灰營,就類似將他們罰作苦役,充作奴隸一樣,已經剝奪了他們的人身自由。但這些俘虜大多來自曹操的核心統治區,離樊城也遠,如何能夠放了?反倒是荊州軍,早晚會納入我軍治下,所以隻能分彆對待。

注:古代處置戰俘的方式其實隻有兩種,收編或者殺掉。而近現代則多了戰俘營這種方式,所謂炮灰營其實就是戰俘營。在非戰時,戰俘們都會被集中進行關押;到了戰時,就會被放出來參與作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