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洗劫一空(2 / 2)

血之孫吳 布魯斯老爺 5074 字 5個月前

而眾將也從我這裡得知了明年將要全軍大擴編的事情。到時候,每個人的部眾都將得到擴充。如此一來,白袍軍隻擴充了區區兩千人,這事也就不算個事了。

隨著一個月之期已到,卻有一樁大事又擺在了白袍軍的麵前,那就是還打不打許都?

曹軍主力從河北撤退,即將南下的事情已經天下皆知,早已經被傳得沸沸揚揚了。

而這正是我當初讓白袍軍攻打宛城的目的所在!也就是說,如今戰略目標已經達成,是時候該撤了。就連魯肅、陸遜這兩位智囊之士,也一致認為白袍軍是時候該撤了,但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現在已經不是打不打許都的問題,而是該不該讓白袍軍從宛城撤退!

因為時至十月中旬,天氣已經很冷了。在古時候,不管是從事農業生產,還是軍隊進行作戰,多是在春秋兩季進行的。現在天這麼冷,也確實沒必要再打仗了。

全軍撤退,退往江夏進行休整才是最好的選擇!

然而,我卻認為白袍軍應當繼續留在宛城!

理由有三:

一、這時候誰都會認為天下不會再有戰事,更不會認為我軍還會去攻打許都。

二、曹軍已然南下,這不會有假,但具體何時南下回到許都呢?

三、就算不打許都,白袍軍暫時留在南陽也無甚壞處,畢竟曹軍也不一定會打過來啊?

有這三點理由,我便決定讓白袍軍繼續留在宛城按兵不動,並且一切軍事行動皆由陳慶、吳才自己做主!

也就是說,不管二人想不想打許都,又或者是打哪裡,我都不管了,隨他兩去吧!

因為我相信,吳才是出色的!陳慶之更是超一流的軍事統帥!

萬一“經曆四十七戰,平定三十二城,所向無前”這一戰績又再次上演了呢?

注: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雲,義興郡國山縣人,南北朝時期南梁名將。

陳慶之出身寒門,年輕時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起家奉朝請。

普通六年(525年),迎接元法僧歸附。

大通元年(527年),聯合曹仲宗、韋放攻打北魏渦陽,迫使渦陽城主王緯出降。

大通二年(528年),奉命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顥北還。

次年,擊敗擁兵7萬、築壘9座的魏將丘大千。在考城擊敗擁兵2萬的魏將元暉業。

五月,連拔滎陽、虎牢二城,長驅直入,護送元顥到洛陽。

經曆四十七戰,平定三十二城,所向無前。

後來,北魏重兵回師洛陽,元顥的十萬大軍慘敗,陳慶之的梁軍也隨之而敗。

最終,陳慶之隻身潛返江南。

中大通二年(530年),參加懸瓠之戰,擊敗北魏潁州刺史婁起。

楚城之戰,破東魏孫騰等人。

大同元年(535年),與東魏堯雄交戰兩次,皆失利而還。

大同二年(536年),破東魏侯景。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

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弓弩,不善騎馬,善撫軍士,富有膽略,善於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