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孫河不升反降,從原來節製二將,統帥一萬五千大軍,成了如今節製一將,統帥萬人。
按照軍功,孫河理當和程普、韓當二人一樣,至少擔任軍團副帥,然而我卻如此安排。說實話,這對孫河並不公平,但他卻也無怨無悔。
而太史慈更是從眾將之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第二位軍團主將!
說實話,一開始太史慈就被我排除了,但聽了沈慶的話後,我又改變了想法。
自孫策掃蕩江東之後,我軍總共打過四次大戰。
第一次,是我指揮的淮南之戰。
第二次,是周瑜指揮的江夏之戰。
第三次,是周瑜和我分彆指揮的赤壁之戰和安陸之戰。
第四次,便是這一次的章陵和樊城之戰。
除了淮南之戰外,太史慈參加了三次戰役。
江夏之戰,在安陸東城狙殺敵軍數百人!
安陸之戰,隨我劫劉營,然後大破敵軍主力。
章陵之戰,由太史慈按照我和魯肅的定計進行禦敵。但因為沈攸的貪功,險些功敗垂成,若非太史慈用命,此戰必敗無疑!最後,太史慈不僅反敗為勝,還生擒魏延。
樊城之戰,太史慈根據我的命令,率領一百艘武裝艦船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隨後,又是太史慈率先攻入城中,並且生擒羊侃。
四次大戰,太史慈的軍功也的確是軍中翹楚!何況去年,又是太史慈尋到張仲景,然後一路護送到安陸,挽救了那裡的十數萬軍民!
一開始,我之所以會在心裡否決掉太史慈,是因為他在曆史上的表現,認為他能力不足。
但事實上,現在的太史慈早已改變了曆史上不受重用的命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所取得的功績更是在另一個時空中無法相提並論的。
更何況,太史慈的的確確便是如今的軍中第一猛將,乃至於說他是南方第一猛將也不為過!
總之,現在的我堅信,大部分的名將都不是天才,而是實事造就出來的!我相信,太史慈也會是一代名將!
注:古羅馬軍隊以軍團為最高編製單位。
公元7世紀末,日本軍隊曾建立軍團,編1000人。
16世紀後,有些國家以軍團作為軍隊的高級建製單位,編製不固定,根據任務和戰區情況確定。
而古羅馬的軍團則泛指軍隊。
唐朝,軍團是府兵的彆稱。
有些國家將雇傭外籍人員組成的部隊稱為外籍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