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可不懂軍事,他們隻從人數上判斷,感覺這次真的要完犢子了!
先不說江東軍在人數上的劣勢,而且分散在各個地區,所以還能拿什麼來抵禦山越的入侵?
倘若山越地區的兩三萬軍隊(賀齊軍團)被消滅,那麼,搞不好又要被山越人占據整個江東!
搞不好金陵也要被山越人攻下!
如此一來,豈不是真的完犢子了?
恐慌,彌漫在江東所有百姓的心頭,就連金陵以及各郡的官員也都焦頭爛額。
金陵的一眾文武大小官員,文官以刺史張昭為首,武將以軍師魯肅、江東軍團副帥程普為首,進行了一場為期三天的商談。
這是身為主公的我不在,金陵這邊能夠做到的最好處理。
最後經過商議,並得到了一眾文武大小官員的一致讚同,決定采用三條方案:
一、加快金陵城牆的建設,不到萬不得已,山越人都不會攻到金陵,但萬一真的攻到了呢?
二、組織各郡縣的郡縣兵力,尤其是臨近廬陵、會稽南部的豫章、丹陽、吳、會稽四郡,加強各城池的防守,加大邊境交通線的盤查,嚴防有山越人員滲透。
三、調遣駐守在合淝的孫翊部,抽調駐守在濡須和礦廠的倪業部部分兵力,以及駐守在金陵及金陵各大設施的董襲部部分兵力,組建一支萬人的軍隊,由身在金陵的程普、陳武、朱桓、徐盛等將進行統帥,向賀齊軍團發起支援。
身為揚州刺史,張昭本沒有兵權,頂多隻能調動下境內的郡縣兵。
而我本人不在的情況下,身為軍師的魯肅卻有全境軍隊的指揮權和調動權。
但如今軍隊都在荊州和淮南。
其中,淮南軍團需要防備豫州、徐州的曹軍,不能輕動;
荊北軍團需要防備曹軍和荊州軍,也不能輕動;
荊南軍團更是要坐鎮荊南,同時防備劉裕和陳霸先,因此更不能輕動。
所以,合淝的孫翊部、濡須的倪業部、金陵的董襲部,便是唯一能夠調動的軍隊了。
至於賈華部,乃是我的本部,我本人不在的情況下,可沒有人敢打它的主意!
兵力不足,是如今最大的困難,但好在還有程普等一大批有經驗、有能力的將領們在,也彌補了與三十萬山越大軍之間,誇張的實力差距!
注:山越是漢末三國時期分布於孫吳諸郡縣山區的山賊式武裝集團的統稱。
東漢末年,黃巾之始,天下大亂,有潘臨、彭綺、彭式、費棧、祖郎、嚴白虎、金奇、毛甘、黃亂等諸多地方割據勢力,因社會動蕩,或者不納王租而占山為王,被統稱為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