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魯肅暈倒(下)(2 / 2)

血之孫吳 布魯斯老爺 5442 字 9個月前

我拉來一張凳子,就這麼坐了下來,默默地看著榻上的魯肅。

魯肅的祖母還在哭泣,很傷心。

我示意王強將老人家帶走。

半個時辰後,張仲景也忙完走了,屋裡又隻剩下了我和昏迷不醒的魯肅二人。

為了我的霸業,魯肅耗儘了心力,短短兩年的時間,付出的竟然比周瑜還多?

這著實有些不可思議。

但事實就是如此,曆史上東吳四英將中,隻有魯肅是累死的,因此英年早逝。

其他三人,周瑜是因為箭傷,呂蒙是被孫權搞死的,陸遜更是活到了晚年。

三人又都是武將,相比一下,魯肅是真的文人,身體孱弱,因此是唯一一個累死的。

看來,是時候再找幾位軍師了!

三國還未出世的大謀士還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司馬懿等人,而兩晉南北朝還有崔浩、王猛。

我現在的地盤有揚州和荊州,臥龍、鳳雛唾手可得!

嗯,我現在手裡還有周瑜、陳慶、陸遜、陶侃,不過他們都是大將或者地方大員,輕易也不能調到身邊。

而臥龍鳳雛,現在年紀還小,招攬過來未免不合時宜。

因此,魯肅累一點也是沒辦法的。

彆看我來到這個世界才兩年的時間,但我可是乾了曆史上孫權八年、十年的事業。

這裡麵,和魯肅的幫助都是離不開的,正是因為有魯肅在,我才能一次次戰勝強敵。

淮南之戰,魯肅建議我在濡須登陸,之後又和我定下了圍點打援的計策。

第二次江夏大戰,麵對來犯的數十萬劉裕大軍,魯肅也和我一起承擔了壓力。又在我深入敵後時,為我打探了許多情報,最後留守大營,助我打敗劉裕大軍。

新市之事,也是靠著魯肅為我想出了一係列處置方案,因此我才將幾萬傷兵,近二十萬民夫給處置妥當。

魯肅又是唯一一個知曉暗衛這一秘密組織存在的人,因此章陵之戰和樊城之戰的勝利,也是魯肅在知曉情報後,為我定下的策略。

可以說,如果沒有魯肅,我就不會有之前一連串的大勝。

沒有魯肅,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我也不會稱霸東南,迅速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勢力。

沒有魯肅,我不在金陵的日子,麵對三十萬山越的反叛,還有誰能在軍事上總攬大局?

更何況,魯肅還是我身邊唯一的戰略家,正是有他在,我才能堅定不移地往一統南方的道路上前行。

先南後北!

原本曹軍南下是可以避免的,這違背了魯肅的戰略,也讓魯肅承擔了額外的壓力和責任。

我的子敬一直在默默地為我付出著一切。

是我對不起子敬!

注: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臨淮郡東城縣,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魯肅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蕩,常召集鄉裡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周瑜為居巢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三千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

建安五年(200年),在周瑜的引薦下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主降,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周瑜逝世後,孫權采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

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

此後,東吳奪取了荊州三郡,魯肅率兵抵禦關羽,並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在關羽單刀赴會時,魯肅口若懸河,令關羽無言以對。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