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練兵之法(2 / 2)

血之孫吳 布魯斯老爺 4659 字 5個月前

兩年前,江東軍頂多隻有十萬。

兩年後,也就是現在,已經擁有了二十萬之數。

淮南之戰,兩次江夏之戰,章陵、樊城一戰,我方的累計戰死傷殘者多達十五萬之數。

傷亡不可謂不慘重,但也因此,江東軍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戰鬥力方麵都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台階。

而新兵除了心理上麵對敵人會膽怯之外,最可怕的是他們可能會一觸即潰,也就是說在承受不住心理壓力的時候,他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逃跑!

在戰場上,這往往會引發連鎖反應,也就是整支軍隊的崩潰。

這一結果是很可怕的。

但好在,因為我之前提出的一係列軍功獎勵製度和撫恤製度,新兵們在戰場上士氣都很高,麵對敵人,往往榮耀感會戰勝他們內心的恐懼和膽怯,而讓他們變得無所畏懼。

再加上各部隊的軍官都是有經驗的老兵,所以往往都能約束到部下的新兵們。

而這一係列的製度,已經從根本上保證了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最起碼在不見血的情況下,麵對強敵,我方的軍隊也不致於一觸即潰。

甚至在有些時候,還能做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在心理素質、軍紀、單兵作戰能力、大兵團作戰能力之上,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後勤的保障,以及將領的素質。

從孫策開始,一直到我穿越來兩年的時間,江東軍中已經擁有了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領。

這些人有的甚至已經突破了自我,能力已經超過了曆史上的表現,而且對我忠心耿耿。

後勤方麵,我方更是遠超其他諸侯,軍隊平時駐紮、訓練的時候,不但有一日三餐,甚至每周還有額外的酒肉。

裝備方麵,從武器到甲胄,更是清一色的製式裝備,損壞了可以更換、修繕。

從方方麵麵,都已經保障了軍隊的基礎戰鬥能力。

但說實話,僅從練兵角度而言,我軍還遠遠不夠,距離百戰曹軍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不過打仗並非隻靠精兵,從某種角度來說,將領的能力才是關鍵。

曆史上有無數名將,帶的兵都是精兵,靠的是後方強大的國力在做支撐。

但也有一些名將,甚至不需要精兵,隨便拉起一批人就能上戰場,就能打勝仗!

我說的這個人就是韓信!

而現在麵對山越,我需要的,也是最渴望的就是這樣的名將!

注:韓信,淮陰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兵權謀”的代表人物。

秦末大亂之際投奔項梁、項羽,未得重用,轉投劉邦,經蕭何保為大將,製定“漢中對策”,申明軍法,設還定三秦之計。

劉邦兵敗於彭城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

劉邦收其精兵後,韓信背水一戰,擊敗趙國,派人降服燕國。後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奇兵的同時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

劉邦成皋兵敗奪其精兵後,奉命攻打齊國,拿下齊國後全殲過來支援的龍且二十萬楚軍。

韓信攻打楚國,項羽恐慌,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劉邦聽從張良、陳平計策,撕毀鴻溝協議,追擊項羽失敗。

漢五年,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