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四將中最勇猛的董襲竟被安排阻敵,要說阻敵也就算了,董襲這廝偏偏率部猛攻,導致再一次身陷重圍。若非朱桓救援,搞不好董襲這一部就要全軍覆沒了。
而四將中武藝最弱的孫暠、朱然竟然去抵擋彭式親自率領的三萬山越大軍,二人還差點被斬殺。
總之,這一戰能贏真是個奇跡。
但不管怎麼樣,從戰鬥前的安排來看,也怪不了孫暠,畢竟他能力有限,能有這一番表現,已經十分出色了。
而究其緣由,還是因為董襲不服朱桓,不尊主將命令的結果。
將帥不合,曆來是兵家大忌,偏偏犯事的人又是董襲這廝,真是讓我頭疼。
平心而論,四將中論資曆、戰功,最高的確實是董襲,但論能力肯定是朱桓,所以我才安排了朱桓擔任主將。
結果就因為資曆和戰功的問題,導致董襲不服朱桓,這個結果是我沒想到的,但也說明了在江東軍內部,諸將之間還是要論資排輩的。
也就是說,董襲對朱桓不服,二人之間將帥不合也是必然的結果,這是我的責任,是我用人不當。
但依舊難掩董襲的過失!
哪怕他陣斬了彭式,也隻能再一次功過相抵。
而朱桓也確實出色,在這一戰中,可以說最活躍的人就是他,沒有他在必定就是一場慘敗。
更何況,朱桓能夠不計前嫌,率部救援和他有恩怨的董襲,這說明他心胸開闊。
在大戰中,朱桓還是唯一能夠冷靜判斷局勢的人,這說明他確實有大將之材。
雖然他最後深受重傷,但依舊不能否定他應該是此戰的首功!
除了朱桓以外,身居次功的人則是虞翻和孫暠二人。
於是,我再一次奮筆疾書,寫下了對幾人的封賞。
朱桓擢升為奮威將軍。
孫暠擢升為定武將軍。
虞翻加中郎將銜。
朱然則因為無甚過人的功勞和表現,戰績平平,所以隻給予財貨上的獎勵。
至於董襲不升不降,功過相抵!
不僅如此,還需要為前期被偷襲、遇伏而死的將士們負責,給予他們撫恤。
而通過四處戰場的結果來看,一眾將領也是各有千秋。
從能力上來看,程普、徐盛、朱桓、賀齊四人都有大將之材;陳武、孫暠則也是出色的將才;朱然、孫翊還年輕,但也都不錯;幾名太守也都文武雙全;至於董襲,還是不提也罷。
在寫完對眾將的封賞後,我又對會稽境內的各部,以及山越人作出了安排。
先是各部稍事休整,然後由孫暠率部帶著山越人前往西昌,並入山越軍團麾下。
董襲即刻返回金陵。
朱桓則與眾多傷員先留在會稽境內養傷。
朱然繼續擔任會稽都尉,清剿境內的山越殘餘勢力。
洋洋灑灑,我又寫了一堆字,然後係在另一隻信鴿的腿上,放了回去。
望著騰空而起,直躍天際的信鴿,我的思緒又放在了山越人上麵,開始思索他們為什麼敗的這麼快,又這麼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