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弓是一般將士使用的,需要有百斤之力,所以最為廣泛,需求量也是最大。
而能使用二石弓的,一般都為軍中的神箭手級彆,所以在江東軍中也比較普遍。
唯獨三石弓,能用得上這種弓的都是猛將了,如今在軍中也隻有我和韓當、程普、甘寧等寥寥數人能用得上。而太史慈這種級彆的神箭手,用的弓都是定製的,比一般的三石弓還要變態。
弓的中間部位往往需要纏繞上一圈麻繩,用於吸汗等用途,而有些弓上麵還會加一圈鐵片,以此增加弓身的防禦力,這種弓就被稱為鐵胎弓。
箭矢也是統一的製式,標準的長度。
箭矢主體分為三個部分:箭頭、箭杆、箭尾。因此製造一支箭矢,需要三人一組來分工完成。一人負責將鐵錠熔煉,倒入模具中,製成一枚枚箭頭,再進行冷卻,打磨。一人用木料或者竹子,製成一根根長約九十厘米的箭杆,再刷上特殊塗料,以此進行防腐和增加箭杆的韌性。最後一人在箭杆上製作尾羽,再將箭杆和箭頭進行組裝、固定。
在金陵兵工廠成立的當天,我取消了關於兵器中“天地玄黃”四個等級的區分。以後凡是從金陵兵工廠內,製造的兵器隻有兩種級彆。普通將士使用的,將會是介於原先玄階和地階之間的級彆;而高手以上境界的武將,所使用的武器則依舊是標準的地階。
兵器是這樣,甲胄和盾牌則依舊還有天地玄黃的區分。軍隊現在分為正規軍和郡兵兩種,而正規軍又分為水師和陸師兩種。
水師統一裝備黃階甲胄,即皮甲,這種甲胄重量輕,還能有效防禦箭矢的攻擊,也方便在水中活動,所以裝備給水師非常合適!
郡兵,則在今後將統一裝備從正規軍中淘汰下來的兵器和甲胄。
正規軍全部裝備原先的玄階甲胄,即由皮革和鐵片混合製成,防禦力很好,而且重量也合適。
至於將領,則裝備定製的地階甲胄,即具裝鐵甲,當然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穿著黃階或玄階的甲胄,並不固定。
而除了甲胄之外還有配套的頭盔,這個時代稱為“兜鍪”,兜鍪隻分為黃階、玄階、地階三個級彆。
黃階兜鍪,用皮革或者藤蔓、竹條製造;
玄階兜鍪,用皮革和鐵片混合製造;
地階兜鍪,則是純鐵打造。
而兜鍪的樣式,除了普通士卒使用的兜鍪上光禿禿外,其他將領、軍官的兜鍪上麵還插有長長的羽毛。
這個叫做盔纓,可以顯示出將校們的威武,在戰場上也可以區彆身份。當然,級彆不同,用的羽毛也會不同。
江東軍使用的盾牌則一般多為圓盾,大小統一,直徑大約和環首刀的長度相當。由三個部分組成,中間是木質,外層鑲嵌鐵皮,內層包裹皮革,這種盾牌可以有效抵禦大部分的攻擊。
因為兵工廠需要用到的材料有鐵錠、木材、皮革、獸角和獸筋,所以除了鐵礦廠和木材廠提供鐵錠和木材之外,還會由各地官府從民間收購動物的皮革、獸角和獸筋,再將之運往兵工廠。
總之,兵工廠內,各部門各司其職,又由刺史府派遣官員,進行統一管理。所以自設立以來,就取代了原先各郡縣雜亂的鐵匠鋪,以後各地的鐵匠鋪也將隻進行對兵器、甲胄的修繕和維護工作,或者在特殊時期負責製造箭矢使用。而生產權也統一交由兵工廠負責,再進行裝備至全軍。
注:沈攸之,字仲達,吳郡武康縣人,孫吳將領,建業都尉沈慶弟弟。原為沈慶的部將,後來金陵鐵礦廠成立,孫策將之派遣去擔任軍司馬,負責守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