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洛陽逞逆亂,豪強乘勢起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夜襲洛陽武庫(1 / 2)

晉逆 暗夜殘花 4955 字 5個月前

“大王,先彆做那清秋大夢,我們總共才有多少人,多大的勢?”石寒直愣愣地盯著司馬允問道。

“本王?”司馬允苦笑不止。

石寒道:“人家掌控著朝廷十多萬中央禁軍,我們又如何推翻它?自身難保啊!事到臨頭,切記不可再優柔寡斷。”

到了深夜醜牌初,司馬允調動淮南王府七百餘人,與石寒的六百餘人,一起摸黑悄悄潛出了淮南王府。

開始他們並沒有直奔武庫,而是藏匿在城東暗巷口,等待劉淵數百精銳的到來。

劉淵是無利不早起,再加上受西晉朝廷打壓,三、四十年來的鬱鬱不得誌。

如今仍有如被困鎖淺灘的蛟龍,他也是一身反骨。

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被壓迫得越久反抗就越激烈。

很快劉淵父子也率領四、五百精銳壯漢抵達彙合了。

三家彙合,有了一千七、八百披堅持銳的悍卒。

事先三家說好了,武庫能搶多少就搶多少,搶到的就是自己的,多搶多得。

這樣的利益分配方式,讓所有參戰的士卒都很興奮,尤其是劉淵父子。

於是大軍分成三部,各自統率自己的部眾,浩浩蕩蕩奔赴洛陽城東垣。

東垣是城防的重地,建春門西對北宮,是宮門東出的要道,關係著北宮的安危,地位十分重要。

門東數裡有七裡澗,有澗上石橋,又名旅人橋,亦稱七裡橋。

泰始十年(274年)冬興建,是我們最早的石拱橋。

這座單跨半圓形拱橋,橋柱下圓上方,可通水,便於大舫船通行。

為了加強東城的防衛地位,東陽門內北麵有將軍府。

將軍府中有左右前後四軍,左將軍設置始於魏明帝,西晉沿襲不改。

晉武帝初年置前軍、右軍,泰始八年(272年)增設後軍,時滿四軍。

五營校尉府也置於此,上次石寒隨李含入詔獄救張方時,就是進入的這裡。

五營校尉是指屯騎、步兵、越騎、長水、射聲等校尉,沿襲東漢製度。

將軍府北為步廣裡,步廣裡北為太倉。

太倉是皇家的禦用倉庫,襲東漢太倉舊址,晉武帝鹹寧二年(276年)9月,由杜預督建而成。

太倉通過建春門與城外常滿倉遙遙相對,是晉朝皇需物資的供應地。

此外,杜預還修建了常平倉,發明了“人排”以代替“馬排”,還建議於孟津修建了富平橋,開人類史上黃河橋之先例。

杜預因善於發明創造,時人稱他“杜武庫”。

太倉以西為武庫,承漢而來,晉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冬10月,武庫發生火災,司空張華恐趙王倫和孫秀借機發動兵變,采取了先戒嚴後救火的措施。

因動作遲緩,致使自古以來武庫所藏的曆代寶物,如漢高祖斬白蛇之劍、王莽頭、孔子木屣等全被焚毀,還有可供二百萬人使用的軍事器械也毀於一旦,蕩然無存。

同年12月丙戍日晉惠帝下詔重建武庫,並從全國各地調拔武器以充實庫存。

武庫東為太倉,西薄皇宮,北連太子東宮,所以曆史上許多重大事件都與武庫有關。

司馬懿當年與曹爽爭鬥時,就是先占領武庫,然後派兵出宣城門,據洛水浮橋斷曹爽歸路,而置曹爽於死地。

西晉末年,王彌、劉曜、石勒攻破洛陽,曾駐軍建春門,扼守這個軍事要地。

石寒、司馬允和劉淵三部大軍,分成北、東、南三個方位,各據一方包圍了武庫,迅速開始發動攻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