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洛陽逞逆亂,豪強乘勢起 第一百三十章 傾儘禁軍夜襲(2 / 2)

晉逆 暗夜殘花 6401 字 8個月前

陳準擔任另一位中書令,與孫秀的官職平級,此時正在宮內。

當年司馬倫鎮守關中,他就多次彈劾,早看不上這位草包王爺,所以他們哥倆就一致的,都站在了司馬允一邊。

聽說弟弟為司馬允擂鼓助威,他一分析,陳準目前隻能聲援。

因為他隻是太子左衛率,還有三個衛率堵著他,不讓他出來,畢竟沒有聖旨,幫誰都是謀反。

陳準決定幫他討要一張聖旨,佯裝請兵和解,實則相助淮南王以討孫秀。

於是他跪告皇帝司馬衷說::“今趙、淮二王爭戰,互相殺傷兵民,是非不明,事恐難了,乞陛下賜臣統領禁兵,執雛虞白虎幡前去和解,不然百姓遭其混害,京邑為之搔擾,陛下坐而不救,皇綱不複振矣。”

司馬衷一聽,覺得這個辦法好,當年張華就是利用這個辦法除掉了司馬瑋,當即允奏。

乃曰:“卿是文官,焉可將兵?今梁王部將伏胤征羌有功,封為司馬督護、殿前將軍,朕著他領兵四百,持雛虞幡前去,令各散兵,然後詔卿等諸大臣與他講和便是。”

但是他沒有注意,陳準在這裡說的是白虎幡,而張華當年用的是騶虞幡。

騶虞是仁義之獸,是用來解鬥的。

而白虎象征戰爭,是用來督戰的。

白虎幡根本不是用來解鬥的,用來解鬥的幡是騶虞幡。

當年騶虞幡一出,楚王司馬瑋麾下數萬禁軍立刻作鳥獸散。

楚王頓時成了孤家寡人束手就擒,威力之大令人咋舌。

白虎幡的作用與騶虞幡恰恰相反,它是用來指示進軍衝鋒的。

如果趙王手下看到皇帝授予淮南王白虎幡,就會誤以為淮南王是奉詔抵抗和討伐趙王。

趙王就會像當年的楚王一樣,不戰而潰。

白虎幡送到司馬允軍營之中,就表示皇帝在為他呐喊加油。

誰是正義,誰是邪惡,一目了然。

陳淮恐眾言議,疑他有私,不敢再奏而退。

惠帝遂召伏胤上殿,命取雛虞幡付與,前去阻止二王兵戰鬥。

早有趙王心腹黨人聽知,奔報孫秀、趙王。

趙王擔憂曰:“若是阻住了我們中央禁軍,我們還怎麼覆滅淮南王府,剿殺司馬允矣?”

孫秀曰:“不然,可著人急去見伏胤,許以大職,令其於中取事,除了淮南王,方得禍斷。”

趙王欣然應諾,便當即割袍一幅為信,令次子汝陰王司馬虔先往迎候伏胤,求其行事。

陳準原本一片苦心,用的是一條好計,但是,此時在執行層麵卻謬以大誤。

傻皇帝派出去送幡的使者是司馬督護伏胤,卻好伏胤領兵來到,剛要出宮的時候,司馬虔急奔至轉彎處拉住了他。

伏胤回頭一看,是司馬倫的次子司馬虔。

司馬虔在門下省擔任侍中,此時也正在宮內。

司馬虔告曰:“我奉父王之命在此等候將軍,與將軍重立誓約:若能為我殺得淮南王,事成之後,當以趙王藩府將軍世掌,富貴共之。”

伏胤曰:“我今奉詔和解,若此所為,是懷私逆上也。”

司馬虔曰:“淮南王英勇兵強,我眾疲弱,垂敗已極,將軍所知者。若肯一援拯困溺,則我一門死中得活,故父子甘為庶民,願以地土酬報大恩也。”

伏胤曰:“欲為此事,陰騭滔天。汝大王見一時危迫,特以厚秩啖我,倘過後反變,不但冤重屈深,恐有賈充誅成濟之例也。”

司馬虔曰:“事有不同,今朝綱皆吾父王所掌,富貴官職惟憑所欲耳。將軍若肯仗義,我父子焉敢忘情?且周急救極,鋤強扶弱,又大丈夫惻隱之仁。我父割有袍襟在此,將軍執以為信,萬望憐之。”

伏胤見袍,即便昧心應允,謂司馬虔曰:“承殿下金言,吾即依命一力代行,希切莫相負。”

司馬虔拉住伏胤,約定以後富貴共享,終於成功將他拉到了自己這一邊。

司馬虔遂重誓叮嚀而彆。

伏胤於是率領四百騎兵,打著雛虞幡徑到淮南王府門前,訛言高叫曰:“臣乃司馬督護、殿前將軍伏胤,奉帝詔命,前來助淮南王與趙王解鬥,可開府門臨陣聽詔。”

語之至再,淮南王尚不準信。

伏胤又催促道:“既有詔旨,淮南王殿下,你切不可逆君之命。”

司馬允其實早就等著皇帝的命令呢,有了這張詔令,他就可以暫解王府之困。

到了這個地步,他不疑有它,隻得從之,命軍士打開府門,退開軍陣,放伏胤入府。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