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陣介紹,把人送到,大隊長又叮囑了一番就回家去了。
楚小雲看了看手表的時間,就道:“張慶國差不多也該回來了,你們先坐一會兒,我這做飯很快。早知道你們今天到,我做飯就多下了米,你們剛來也沒米沒鍋,今天就先和我們一起吃。”
四人對視一眼,就應了下來,宋雨晴和李思悅連忙表示去幫忙做飯,而吳向東和周斯平就不知道做什麼好,衛長順就道:“那你們和我一起挑水去。”家裡剛好三個水桶,剛好一人拿一隻。
“隊裡的人都好相處,隻要不惹事,日子不難過。咱們生產隊的乾部都是認真做事的,不亂搞幺蛾子,有困難解決不了的,隊裡能幫的都會幫。”
楚小雲說了不少隊裡的好話,李思悅也跟著歡快起來,拍拍胸脯道:“我沒來的時候還擔心呢,這下就好了。”
宋雨晴笑笑沒吱聲,轉而問起了楚小雲三人平時怎麼分工做飯的。
“我們都是每個月把口糧拿出來,湊一起合夥吃飯。分工來的,他們兩個不會做飯,所以做飯的事情就我來,挑水和自留地的活就他們兩個承包了。”
說起這些時,楚小雲一副習以為常的樣子。
也是,他們都是66年就來的,怎麼也是五年的朋友了,情誼自然不差。關鍵是,他們三個都是有工作的人,兩個當老師,一個會技術開拖拉機。聽陳同誌的語氣,弘安生產隊的隊員是很喜歡這幾個知青的,再看看這三個人的麵貌穿著,想必他們在這邊的日子挺順心的。
相對之下,結了婚的呂知青好像就沒那麼好過了,張慶國和大隊長都沒提到他們的工作,那應該就是跟著隊員下地乾活了。
想到這兒,宋雨晴心中一動,就問道:“隊裡的知青都在這了嗎?”
她也是剛想到這個問題,這幾年下鄉的知青不少,弘安生產隊既然是紅旗公社的現金生產隊,應該不止接收了這幾個知青,隻不過是大家提起時,就隻提到了這些人。
“哪能啊,要都住在這可住不下。”楚小雲笑笑道:“我們三個還有另外三個已經回城的,是66年來的,呂青鬆是67年來的,後麵68、69年總共來了十五個知青,不過當時這裡住不下那麼多人,大隊長就把人安排到隊員家裡搭夥了,今年隊裡的知青總共回城了五個,這邊的知青點才空下來,剛好你們就來了。”
“剩下的知青,要麼和隊員家裡處得好繼續搭夥吃飯,要麼就是和本地人結婚了,就搬過去住了。”
“你們過段日子再考慮搭夥的事更好,現在來不及給你們重新搭灶台,拿糧食過來和我們搭夥也成,做飯就輪流來......”怕她們誤會,楚小雲又解釋道:“隊裡準備忙秋季稻種植還有摘水果送到罐頭廠和縣收購站,怕是沒空搭灶台。你們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