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來的話,受災的災民不再像之前那樣像被施舍,而是通過自己的勞動所得,有份尊嚴;
買賣人的捐了錢、捐了物上了功德碑。
以後百姓們隻要看到了這功德碑上麵的名字,就明白,原來有些買賣人在麵對天災人禍之時,還是樂於捐贈的,還是善良的,也幫助這些買賣人宣揚了一下名聲,這樣他們臉上也有光。
他們得到的是名聲,百姓得到的是實惠,朝廷又解決了問題,而且還不花朝廷的錢。
最重要是一旦這麼多百姓在京城周邊活動,吃喝拉撒
都需要周邊運送過來,將會帶動諸多產業的發展。
受災的這幾個縣加起來人口得有四五萬,那可是很大一筆消耗。
正如陛下他們所說,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刺激商業。
怎麼刺激?
空口說白話是沒用的,就要如同這樣的實際行動。
如此一舉多得的好政策,夏元吉他們已經是不知該用什麼語言來佩服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他們的決策能力。
兩個人立刻是帶著戶部的官員以及應天府的官員,一同先去了受災的縣查看情況。
了解受災的人員以及災民當中,有哪些是可以征調為以工代賑的工人的。
這些問題都通通了解清楚了之後,沈立謙和夏元吉分頭行動。
夏元吉和應天府合作,發布了布告,言明了溧水縣受災情況。
講述了朝廷此次給出了解決的方案,希望有錢人有錢的捐錢,有物的捐物。
言明了,捐贈錢物,可以上功德碑。
言明五天後在京城的夫子廟前大廣場,舉行一次捐贈儀式。
到時候誰捐了錢,馬上刻上功德碑。
沈立謙這邊帶著一部分的人,去周邊開始進行宣傳。
一方麵是告知有災情發生,另一方麵也是告知這是一個商機,鼓動周邊的買賣人,把消息擴散出去。
到時候買賣人看到商機,就會主動把糧食和物資拉過來,把吃喝的用的拉過來。
屆時,甚至戲班子啦,雜耍的班子啦,耍猴的啦,這種江湖藝人也可能會借著這個機會,到京城來。
有很多江湖藝人就是趕廟會的,他們的鼻子還是很靈驗的。
四、五萬人雲集在京城周邊,除了乾活那不剩下就是吃喝拉撒用嘛。
京城這邊夏元吉用了四天的時間已經將消息都給擴散出去。
錦衣衛這邊也給他提供了情報。
說是大部分的買賣人都在觀望。
觀望的理由有兩個。
一方麵,傳聞當年富商沈萬三在皇帝需要一筆錢來維修應天府城牆的時候,沈萬三自告奮勇,出了三分之一的修城牆錢,更主動拿出一部分錢來犒勞將士。
可是呢,卻被皇帝給安了一個收買人心的罪過,要不是馬皇後相勸,沈萬三肯定就全家抄斬。
可即便如此,死罪可免,活罪難饒,沈萬三最後落了個家產充公,一家人也被流放到雲南去了。
要說沈萬三有意巴結新皇帝朱元璋那是一定的,但是說他收買人心,這就有點無事生非的味道。
所以買賣人都擔心,要是這一次出錢出力了,官府會不會認定自己為收買人心?
第二個方麵就是,對朝廷和官府的不信任。
誰知道拿了這筆錢之後,你們是去乾什麼了?
你們說是去賑災了,那你們拿著去乾其他的我們也不知道。
伱說是要把這個給寫到功德碑上去,我們也不知道是不是空口說白話。
而這就是朝廷失信於民間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在因為郭桓案,攪鬨得天下不太平,大量的中產之家被抄家,大家都心有餘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