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明,無法無天》全本免費閱讀
第176章 老朱:阻撓改革?抄家滅族處置!!
洪武二十五年六月。
東征軍統帥沐英命人再次將一百萬兩白銀押送至寧波港。
同時還帶回來兩個消息。
第一個消息是現在的東征軍已經實現了南北會合。
趙審言的部隊成功地從四國島殺出,直接與已經將整個中國地方征服的東征軍彙合,實現了東征軍的強強聯合。
足利義滿這時候就算是再笨也知道,自己麵對的是什麼人。
他們通過打聽才知道原來大內義弘早就被滅掉,中國地方也完全淪陷,驚懼之下正打算議和。
而沐英提出來條件也很簡單,割讓整個佐渡島,作為東征軍的軍事基地。
這件事在倭奴北朝引起了軒然大波。
石見銀礦可能倭奴人並不清楚它的含量,但是佐渡金礦他們卻已經早就知曉含量不低。
所以一百個不答應。
不過東征軍的沐英他們已經成功將中國敵方完全消化掉,有足夠的實力能將整個倭奴吞並。
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倭奴北朝負隅頑抗也沒有用。
沐英正在籌劃如何將北朝給一舉吞並的作戰計劃。
根據沐英的情報整個九州地方,此時正在觀望。
由於沒有了中國地方作為橋梁,現在的九州地方所有的軍閥都在看戲,並沒有要加入任何一方的舉動。
不過趙審言前期的工作已經做了不少,有不少九州地方的軍閥正在和明朝進行接洽。
九州探題金川了俊有了進一步商洽的餘地。
第二個消息則是從朝鮮方麵來的消息。
由於最近幾個月東征軍頻繁與朝鮮做生意,朝鮮那邊終於知道原來從大半年前,東征軍就已經開始進攻倭奴,對馬島隻是一個跳板而已。
而他們朝鮮國在其中也隻是充當了一個糧食補給的作用。
他們在出口糧食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隨著從明朝方向來的棉布大量的輸入,他們本國內的棉布手工藝人,大量麵臨失業問題。
不少的一麵不為主業的小農家庭開始破產,這個問題在朝鮮的朝堂上被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以親近明朝的派係主張的,即便在這種情況下也要堅持進口棉布,前提是將糧食出口的價格提高。
另一派積極推動保護本國棉布市場,認為如果過度地引進了明朝的棉布,明朝的棉布在價格方麵占據了巨大的優勢,就會讓朝鮮不得不依賴,從此之後朝鮮國人的穿衣服問題就要仰賴於明朝的恩賜。
如果兩國之間的關係很好的話,那一切都好說但是一旦出現了問題,那就會麵臨滅頂之災。
……
國內方向。
兩個月接連輸入二百萬兩白銀之後,朝廷繼續持續地允許百姓兌換寶鈔。
二百萬兩白銀全部兌換完畢,寶鈔得到一定的升值,從三百三十文,漲到了三百五十文。
糧食收購方麵江南的糧食大量入庫,其中一部分經過官道輾轉了幾個月終於到達了西北地區。
百姓們終於和江南的百姓一樣,吃到了便宜的糧食,西北地區一片歡欣鼓舞。
棉紡織業在珍妮紡紗機的基礎上,投入了一次性能夠紡紗三十二根的洪武紡紗機,效率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不過由此引發的問題也終於爆發了出來。
大量的手工業者這次沒有經過任何的煽動,就開始起來抗議新的技術的引進。
對他們來說新的技術就意味著棉布的價格更加的便宜。
但是大的作坊主們有大量的訂單,有大量的工人能薄利多銷,然而對於小農家庭來說這就意味著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