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堂當中,其他的王爺,尤其是燕王朱棣更是陷入到了沉思當中。
因為他現在才發現。
如今大明王朝的情況,和任何一個混亂的處於寒冷期的大一統王朝所麵臨的問題是一樣的。
那就是北邊的那些個遊牧民族,即便是現在,也時不時要南下侵略。
不
管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不管是山西北邊,還是北平北邊,尤其是遼東的女真人。
他們為何蠢蠢欲動?
為何總是不安分?
為何明知道現在大明王朝已經如此之強大,可是他們依舊不停地挑釁?
原本以為那是挑釁。
原本以為那是死不悔改。
尤其是元朝餘孽,為何一次又一次地想著南下。
現在終於是在這裡找到了答案。
或許真的如陳寒說的那樣。
寒潮一直都在持續。
北方尤其寒冷。
大雪封山之後,草場被大雪覆蓋。
草都被凍死,牛羊沒地吃喝,大片大片地死亡,遊牧民族就隻能等死嗎?
不!
他們為了生存,就必須得要一次又一次地來撞南邊的這一道南牆。
即便明知道,現在大明的國力空前的強悍,但他們依舊要嘗試。
因為他們要延續種族的生存。
當陳寒的這一堂課講完了之後,在座的晉王、燕王、遼王、寧王這些鎮守九邊的塞王們,一個個是醍醐灌頂。
但是他們也陷入到了焦躁當中。
如今寒潮在持續。
也就意味著,他們永遠不可能從防禦遊牧民族南下的戰爭當中解脫出來。
這個泥潭會永遠地陷住他們,一直到大明滅亡。
而接下來的劇情也會相當的熟悉。
中原內部現在之所以還能夠支撐。
之所以一片欣欣向榮。
之所以在自己老爹的主持之下恢複生機。
那是因為戰爭失去了太多的人,留下的土地太多。
即便土地的承載能力,已經不高,產出來的糧食已經不多。
可是人口銳減之後,大家還湊合著能活。
可是隨著承平日久,寒冷持續,人口一旦激增,就會發現糧食不夠吃了。
到時候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一切一切的混亂,一切一切的腐敗無能,其實說白了都是因為吃不飽的矛盾。
為了爭奪生存資源發生的矛盾。
中原內部因為農業生產量不高,那麼商人就會想方設法地缺斤短兩,來使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
百姓就會為了獲得一點糧食,在種植土地之時,各種爭奪水源。
最主要的是,如果沒有陳寒的稅務改革,就會如同之前陳寒說的那樣。
土地上長出來的糧食越來越少,但是稅收卻不會越來越少。
而隨著土地兼並,土地會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裡。
原本就不夠吃,原本土地的產量就減少,土地還要被那些個有土地優免權的人兼並,他們不交稅。
朝廷的稅源從哪裡來?
那就必須壓在那些本身就沒田、沒地、沒勢力、沒權的老百姓身上。
於是老百姓們會因為交不起稅逃離家鄉,成為流民。
這部分流民離開之後,原住民就必須承擔更重的賦稅。
於是他們也逃離家鄉成為流民。
當流民越聚越多之時,大家都吃不上飯的時候,如果有人揭竿而起,那麼就是大片大片的農民起義。
這就是規律,這就是趨勢。
這就是不能改變的潮流。
當這樣的想法縈繞在他們腦子裡麵的時候,他們感到了刺骨的寒冷。
因為他們已經預見了,大明王朝將來的命運。
隻要天氣不回暖,那麼大明王朝是必逃不過王朝厄運,或許很快就會崩潰。
不崩潰也會過得一塌糊塗,滿地雞毛。
這就是農耕文明最大的弱點。
當糧食長不出來,所有的矛盾都會產生。
什麼製度啦,什麼文明啦,什麼官場的清廉啊,什麼皇帝的廢寢忘食啦,通通都是屁話。
因為隻要地裡能長出糧食來,大家隻要能吃得飽,一切的矛盾都會迎刃而解。
反之那就是矛盾重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