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從小覺得這個發小,心情還是不會那麼的暴躁的,可是現在呢,他覺得自己完全錯了。
當初她的父親將她嫁給老國王之時,就是那般的心狠,根本不顧,她是一個花季少女,而對方是一個半老的老頭。
不過令他們欣喜的是當他們與太後接觸之後,發現太後並沒有這麼想,反倒是要利用他們把這個消息給散播出去。
要麼他把名單交給國王,讓他們被國王殺死,要麼他們立刻倒戈到自己的陣營當中,然後發動政變滅了國王。
我這個發小在他的眼裡能有他的兩個兄長重要?
然後在國外麵前得到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這個羅耶跋摩才會那麼的替自己想辦法。
就因為看透了這一點,羅耶跋摩才會覺得自己應該
要跟大明合作。
於是太後就說了,“我們早就跟滿者伯夷國那邊有聯係,隻要我們這裡一發動政變滿者伯夷國那邊立刻就過來幫我們,到時候滿者伯夷國出兵滅了國王,我們再扶持另外一位國王,這樣的話三弗齊也不會混亂。”
太後當然是想不到其實消息給出去,羅耶跋摩就沒有說實話,滿者伯夷國那邊怎麼可能會隻是出兵替你們平叛。
那肯定是要吞並掉三弗齊。
太後想得也很簡單。
自己幫助滿者伯夷國滅掉如今的國王,滿者伯夷國一定會在三弗齊扶持一個傀儡,而自己依舊當太後。
這樣一來,自己的地位和權力才能夠保障,這樣一來自己依舊可以享受高高在上。
也不知道是不是羅耶跋摩沒給她傳達清楚,還是她腦補太多,總覺得自己什麼便宜都可以占,所以出賣三弗齊的利益,就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困境這種事情。
她都能夠想得出來,也可看得出,她之所以保不住他的兩個兒子,那是應該呀。
她的兩個兒子攤上這樣一位媽,是得死。
那些官員聽到太後的話之後還有選擇嗎?
根本就沒有。
於似乎隔了幾天,在三弗齊國內就忽然掀起了一股特彆大的風暴。
也不知道是哪個人宣傳出來,說國王居然為了這個位置可以殺掉兩個兄長,即便他的一些新政改革有所成效,可是遲早他一定會暴露出他的魔鬼心態,
他一定會加大力度的盤剝百姓,從百姓身上得到失去的一切。
然後莫名其妙就有一些人搞起反對國王的行動。
國王一開始也奇怪,但他以為隻不過是反對自己上位發起的小叛變,所以派兵出擊,派誰呢,派羅耶跋摩的人馬。
羅耶跋摩假裝出去,其實他跟太後那邊勾連在一塊,雙方一見麵,互相演戲,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
在陣營當中不聽話的小弟就拉出去當炮灰,死幾個人,就各自散場。
接著這種所謂的起義是烽煙遍地,好像一夜之間所有人都站出來要反對國王一樣。
這讓國王一開始覺得奇怪,但後麵就琢磨出一絲味道了。
因為沒有那麼巧合的事,真的要反對自己,在自己剛剛奪權的那一刻就應該要站出來,而不是現在自己已經站穩腳跟,已經可以橫掃整個三弗齊的時候站出來反對自己。
所以他立刻讓羅耶跋摩前去調查。
羅耶跋摩是他最信賴的人,是他的發小。
可是羅耶跋摩沒跟他想的那樣儘心儘力,反而是摸魚,反而是避免與他接觸。
反而是把情報立刻傳給了在暗處的錦衣衛以及王阿三他們。
王阿三一直都在緊緊地盯著三弗齊的動靜。
看到三弗齊內部出現了一些紛爭,看到他們還真的就打起來了,這才放心。
大明海軍已經在藍玉的率領之下有二十艘戰艦,開赴到了三弗齊的外海。
一旦三弗齊跟滿者伯夷國之間打起仗來,他們就會在邊上看著,等到他們分出個勝負,滿者伯夷國對三弗齊國內的百姓進行清洗,他們就神兵天降。
根據現在的情況,應該不需要等待太長時間。
當國王開始鎮壓國內的起義之時,忽然他的後院就起火。
太後的勢力猛然之間增加了好幾倍,開始反撲他的京城。
京城告急,國王大怒,他不知道這些進攻是從哪裡來,但卻隻能左支右絀,命令羅耶跋摩率領他最精銳的士兵各地救火。
可是羅耶跋摩早就被收買,他也不敢真心實意地幫助國王抵抗叛亂。
一時間,京師告急,國王隻好下令各地的勤王。
雖然國王覺得這個羅耶跋摩怎麼忽然出現這麼大的一個失誤,但他來不及考慮,仗一直打了一個多月。
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