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戰線拉的太長,後勤補給跟不上。
到時候仗雖然打得很精彩,敵人也殺了不少,但如果沒有糧食吃了的話,可能回都回不來。
所以考量這麼多之後,隻能放棄已經獲得的戰果撤退。
而他們很明白,草原上那些個遊牧部落民族,就像是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
但凡明軍一走,隔不了多久,又會有一大波一大波的草原部落重新回來。
他們把馬養的肥肥的,他們吃的飽飽的,然後呢,一到吃不飽的時候,就南下來擄掠。
有多少漢族好男人,就這麼死在了他們的屠刀之下?
有多少好女子,被他們擄掠到北方去淩辱?
有多少農戶家裡邊過冬的糧食被搶走?
又有多少子民被殺的妻離子散?
北方這些個百姓體會的更深,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痛恨就更深。
雖說他
們遠離了故土四百多年,然而現在好不容易回歸到漢人的家族懷抱,他們才感受到了真正被當作人看待是多好的事。
往上數多少代,他們都被那些個異族統治。
先是遼國人,又是金國人,之後又是蒙古人。
這些人輪流踐踏著漢人子民的尊嚴。
現在好不容易出了大明,好不容易出了像國公爺這樣的改革者。
他們越發珍惜眼前得來不容易的和平和發展。
老百姓們的覺悟還是很高的。
尤其是北方的這些百姓。
都說北方這些個百姓脫離了漢人統治太久,他們早就已經忘卻了自己身上的血脈。
然而一旦真正的戰爭爆發才會發現,根本不是這樣。
因為唯有在異族鐵蹄之下艱難求活的百姓才會知道,異族人會有多麼區彆對待漢族同胞。
將軍們聽得非常感動。
將士們更是握緊了手中的武器,心裡麵隻有一個念頭。
如此民心民意,如果自己等人不能打勝仗,豈不辜負了他們?
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思,他們個個握緊了拳頭。
接著有將士大喊起來,“鄉親們,你們的心情我們都了解,但這些東西我們真不能收,如今我們燕王殿下說過,現在朝廷富裕了,現在朝廷不需要愁糧草問題了,那咱們就不要去麻煩百姓們。
老百姓雖然被我們保護著,好像有給我們提供糧草的義務。
但是如果我們這些當兵的不能夠獨當一麵,難道要你們這些百姓衝在前麵去擋那些異族的鐵蹄和彎刀嗎?”
這話一出來十分振奮人心,尤其是年輕的戰士們。
他們一開始聽說要打仗了,一開始聽說北邊的遊牧民族部落不知有多少,可能會要了他們的命,那時候會有一些害怕。
但現在這句話一出來之後,所有人心裡就隻有一個念頭。
老百姓都自發地把糧食,把他們過冬的衣物送給自己了。
如此民心民意的支持之下,自己怎能打敗仗。
在如此民心民意的支持下,打了敗仗豈不是丟人現眼?
將軍們更是說道,“鄉親們,你們儲存這點糧食也不容易,拿回去吧,伱們的心意我們心領了,但我們絕對不能收這些東西。”
然而將軍們這麼一說,老百姓們可不答應了,他們七嘴八舌的說道:
“都說了我們是自願拿出來的,都說了我們不在乎這一點。”
“現在朝廷有錢了,我們也有錢了,家裡麵存的那些一個寶鈔,突然之間又值錢了,又能買到很多東西,我們都賺發了,我們不缺這一點。”
“是的,我們拿著寶鈔能買到任何東西,從南方不停的往北邊運來的好東西,源源不斷,我們不缺,反倒是你們這些要去作戰的將士們才缺這些,給你們比浪費在我們手上好的多。”
“說得好,你們要是不收我們就放在這裡,你們要是覺得我們東西臟的話,你們就不收。”
說著老百姓們嘩嘩的把東西放一下,然後立刻就跑了,一哄而散。
讓本來想把這些東西還給老百姓們的將士們都沒有辦法去找他們。
一時之間看著滿地的物資的將士們麵麵相覷,心裡有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