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一場測試詐出不少的人!(1 / 2)

這一場辯論當然看不出文官們,如今有謀害太子朱標的心思。

但至少能證明一點那就是陳寒說的,文官們更傾向於將朱允炆給扶上位的心情,是很急迫的。

太常寺卿呂本在下麵乾著急。

他急得抱著笏板的手都在微微的顫抖,但是他又很明白自己的身份乃是當局之人,畢竟朱允炆乃是他的親外孫,他著急也不能站出來。

所以隻能觀察著上麵朱元璋和朱標父子的表情。

朝堂之上並沒有爭辯出個所以然來,朱元璋父子兩個卻看在眼裡麵。

這些家夥連東宮的隱諱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看來平時沒少做功課。

估計他們在民間都暗搓搓的為朱允炆揚名。

暗搓搓的暗示天下的百姓,將來大明會有一位英明的皇帝出現。

他們哪裡知道這是父子兩個人聯手的測試。

退了朝,錦衣衛小心的跟隨在江南籍官員的身後,奉命前去看看這些人到底會討論些什麼。

而呂本不知道通過什麼樣的關係讓東宮的一名太監拿了一張紙條出來。

上麵寫著——不知情。

紙條是呂氏傳出來。

看著女兒傳出來的紙條,呂本陷入了沉思。

……

其中有一組錦衣衛的檢校跟隨兩名官員來到了通濟門外的鬆陰茶館。

從飲食習俗上來看,南與北之間的地域差異明顯。

眾所周知,每當冬季,夜長晝短,北方人每日兩餐,習以為風。

但據史料記載,明代江南人家,朝夕亭午,每天均以三餐為足。此外,又有上、下午中間的點心。

都城在南方,上下午中間的點心習慣可是士大夫階層們的一種卓有優越感的飲食習慣。

官員時常喊著俸祿不夠,但京官日子還是相對瀟灑。

甚至當縉紳士大夫追求豐腆精食而大談養生之道的時候,一般的庶民百姓卻為“開門七件事”而奔波、忙碌,品味的不過是粗茶淡飯,有時還食不果腹。

由此可見士大夫們所謂的清貧,與普通百姓的清貧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兩名文官皆是翰林院出身,聯袂來到鬆蔭茶館。

明初百廢待興,朱元璋治理天下力行節儉,除自己以身作則不鋪張浪費之外,當初的馬皇後甚至會在皇宮裡麵親自掌勺,可見一斑。

為了讓天下人明白糧食的珍貴,明初時一度禁止種植釀酒的糧食,比如糯米。

所以明初士大夫階層,飲茶文化很盛行。

兩名翰林坐在鬆陰茶館的二樓看著塌房裡忙碌的百姓,品茶取樂。

塌房,可不是現代明星塌房的意思,而是宋以後寄存商旅貨物的場所

《明史·食貨誌五》:“帝乃命於三山諸門外,瀕水為屋,名塌房,以貯商貨。“

簡單來講就是普通百姓生存的地方。

來如此遠的地方喝茶,這兩人可是有預謀。

坐定之後二人吃著江南特有的綠豆糕,喝著茶,甚是愜意。

“翰墨兄,陛下早朝所議之事你有何看法?”其中一名翰林問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