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也不知道怎麼回事。
“反正這些事咱們母子也不懂,你就要知道你以後就是大明王朝的君王,隻要記住這一點就行其餘的不要去知道。
至於你那兩個師傅就不要去管了,你皇爺爺會給你安排其他的師傅。
還有你年紀還小,什麼都不懂,要多聽為娘的知道嗎?”
至於那兩個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兒子,做了那麼多事情的黃子澄、齊泰她一點都不在乎。
反正在他的眼裡邊那些人幫助自己的兒子,那就是應該的。
朱允炆聽這些都已經耳朵起繭子了。
“母後,兒臣覺得自己能當好皇帝,可兒臣不想像個奴才一樣伺候皇爺爺,兒臣要給皇爺爺提治理國家的意見。”朱允炆心高氣傲。
呂氏立馬撇眼、皺眉、表情垮下來“你懂什麼叫治國的意見,等你當了皇帝你再去想怎麼治國,你要知道,咱們母子在外臣眼裡始終不如常氏他們。
所以你現在最主要的是討好你皇爺爺,讓你皇爺爺喜歡你,你的地位才能穩,你得聽為娘的。”
朱允炆心裡不服氣,暗暗道都看不起我,等我當了皇帝我要讓所有人都知道,秦皇漢武能做的,我朱允炆一樣能做到。
按照這種邏輯來看,朱允炆從小生活的應該是比較壓抑。
一方麵是他的皇爺爺和父親都太優秀了,而他平平無奇。
另一方麵,他的身份尷尬得很,母親不是父親的元配,自己的兄長是嫡長孫,弟弟曾經一度是嫡次孫,至少在頭幾年,他一直都是庶出的身份。
小小年紀,一天到晚就為了奉承自己的皇爺爺,為了表現自己的孝順,而不得不去委屈自己。
在出身、血統論、軍權大佬的叔叔輩、文官忽悠的多重壓力之下,他在登基當皇帝,一旦掌握了權力,必定瘋狂地釋放。
這就像彈簧一樣,壓得越狠釋放得就越狠,越發的要向所有人證明,我就是大明王朝的皇帝,我就是能夠做大事情的人。
與他類似情況的還有漢武帝。
漢武帝十六歲登基,在他登基前,前麵還有兄長太子劉榮,母親王太後因為出身不好的關係,跟他奶奶關係非常緊張。
就算是登基,他奶奶竇太後垂簾聽政,他那時候就是個提線木偶。
朝野上下,竇姓外戚環繞,處處壓製著他。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劉徹,前期是非常壓抑痛苦的,也是想要有一天我當了皇帝一定要乾一番大事業,讓你們所有人看看我的能耐。
說句不好聽的,當年劉徹的環境還不如他朱允炆呢。
朱允炆還沒登基那會兒,朱元璋已經幫他清除掉了所有障礙,給他留下來的完全就是個順風隨便平推的局。
最後他乾成那個吊樣,後世人不笑話他笑話誰。
而人家劉徹登基的時候,那真的是糟糕,內有竇太後壓製,外有一幫竇家的外戚掌握文武權利。
就算是親政之後,他們老劉家那些諸侯王,那個個都是真正的諸侯。
相比較燕王朱棣這種沒有分封土地、沒有實權的親王,西漢初年那些諸侯王,在國內可以私自鑄幣,私自募兵,獨自管理封國內所有的事務。
但人家劉徹在這樣的局麵下,利用外戚田蚡和外戚竇嬰內鬥,搞掉了竇家外戚。沒了竇家,田蚡也很快被搞掉。
獨尊儒術,把信奉黃老無為學術的思想扭正,開始大舉有為之治。
利用推恩令,把諸侯王搞掉。
武功方麵,那就更加輝煌。
衛青、霍去病哪一個不是閃耀千古的人物。
這麼一對比,朱允炆那就不是一般的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