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說朱元璋這個皇帝不懂得利用這一點,甚至說他眼光有太多局限,就因為明朝將大多數稅收來源放在了田賦這一點上。
從而出台的戶籍政策,也是為了將人民和土地捆綁在一塊。
比如把民眾分成民戶、軍戶、商戶、匠戶,百姓出行需要路條路引,嚴重限製了百姓之間的交流,嚴重限製了百姓的活力。
相比較而言,宋朝在人口限製方麵做得沒有明朝這麼絕對。
如果明朝要做的話,不需要做到像宋朝稅收極重的情況,不需要逼迫的老百姓們。
大明的疆域比兩宋疆域大的多,隻需要合理的安排商稅,完全可以使大明王朝錢袋子鼓起來。”
朱元璋和朱標父子二人在聽到了這些話之後,陷入到了深深的思考。
特彆是朱元璋,他對於陳寒說的這個心裡麵其實是非常彆扭的,他的確是從小就看不起那些個買賣人,特彆的討厭。
所以他在登基之後處處地限製這些買賣人。
不允許他們穿絲綢,不允許他們的兒孫科舉考試。
他的本意是限製人口的大量流動,製造安定的環境,同時有意識地引導百姓們形成共識,那就是做買賣,那是沒有出息的。
以至於如今整個大明王朝,經過他二十多年的這種思想的宣揚。
民間百姓們甚至都接受了一種觀點,那就是做買賣的跟盲流有什麼區彆?
甚至因為他的人才製度,買賣人的兒子不能考科舉,讓更多的農家子弟的讀書人科舉之後獲得了賦稅優免權。
使普通農家子弟,一門心思紮根在皓首窮經當中,想著魚躍龍門,改變自己的現狀,那誰還願意去經商呢?誰還瞧得起買賣人?
說實話,朱元璋弄的這一條,就算是流傳到現在,很多老一輩人的思想裡邊,都是這麼想的。
隻有讀書才是最大的出息,其他的都沒出息。
隻有做官才有出息,其他的,你就算是億萬富翁,那也不如我們縣裡邊的小科長高貴。
陳寒侃侃而談,的確是令朱幼薇更是大開眼界。
沒想到陳寒如此的有學問。
朱幼薇也沒能想到,因為她在邊上,刺激了陳寒的表達欲望,刺激了陳寒爭強好勝的欲望。
陳寒繼續說道,“而現在說回到明朝,村長,您說的這個賦稅製度其實很有意思。”
淩漢聽到陳寒已經將宋朝給分析了一遍之後,對陳寒頗為的佩服。
所以趕緊問道,“到底是怎麼一個有趣法?
小陳老師,你可得給我說得清清楚楚,要讓我在那些一個上頭派來的人麵前,可以好好的展現展現,能夠像你這樣口若懸河。”
其實現在的淩漢一門心思想了解大明賦稅製度當中的缺點。
陳寒哈哈一笑“好好好!我一定跟你詳細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