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學習元朝的平準庫製度!先準備準備金!(1 / 2)

不管是陳寒說的,到了宣德年間寶鈔就變成了一張廢紙,還是目前所看到的情況,寶鈔貶值都是事實。

百姓們不可能那麼傻,還傻乎乎地去用寶鈔。

那陳寒這麼說,又是為了什麼呢?

淩漢和朱元璋朱標父子二人在聽到了這個結論之後,可以說非常的詫異。

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陳寒居然會提出這麼一個辦法。

之前他們就已經接受了,大明寶鈔可能是一張廢紙的這個事實。

所以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挽救大明寶鈔。

朱元璋也承認,因為自己濫發寶鈔,寶鈔可能會退出曆史舞台這個現實。

但陳寒這時候卻說要拯救大明王朝中白銀毒,就必須得要拯救寶鈔的時候,他還是愣了大半天。

陳寒到底有沒有個準譜啊。

作為皇帝,他有足夠的定力,但對於陳寒的飄忽不定,他又有些迷茫。

而陳寒也知道,自己的這個論據一定會引起老村長,還有朱幼薇兩個人的疑惑。

於是解釋起來,“寶鈔在發行過程當中,之所以會嚴重貶值,主要在於兩個大方麵。

一個當然是前麵說的發行數量過多,第二就是寶鈔的回籠渠道不暢通。

說白一點,如果大明王朝的皇帝們發現發多了寶鈔之後,有序地建立回籠製度,說不定大明寶鈔依舊能存活下去。

因為大明王朝經過了十幾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已經有了一定的物資生產能力。

特彆是手工業,已經完成了諸多方麵的細致分類,產生了諸如景德鎮產瓷,佛山鎮產鐵、漢口鎮炒茶,朱仙鎮紡紗,又有蘇杭絲綢,鬆江棉布,福建瓷、雷州糖、自貢鹽,等等細致且發達的手工業。

繁榮的手工業,促進了市場,從人類發展史來看,越是繁榮的產業,越是難以完成自給自足,隻能進行市場化交易。

在這個過程當中,寶鈔運用得當,是完全能夠自產自銷。

因為隨著時光的推移,物產是不斷豐富的,適量的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都有益於市場經濟的發展。

錯就錯在大明王朝沒有察覺到這一切。

如果大明王朝能夠積極適應市場環境,積極地推行商業發展,逐漸將單純的以農業賦稅為主,變成多元化的賦稅征收,從而完善賦稅來源,廣開財路。

加上大明王朝自己有節製地發行寶鈔,是完全能讓大明寶鈔成為有益於市場經濟的貨幣體係。

隻是可惜的是大明朝廷走了一條,完全與市場經濟背道而馳的政策,加大了抑製商業的腳步,減少了對商業的乾預,喪失了商稅這塊最大的稅收來源。

以至於到了中後期,東南沿海發達的工商業產生了大量有錢的士紳階層。

他們慣於培養自己在官場的代言人,在朝廷與士紳之間形成了一道強大的壁壘。

一旦朝廷想通過強力手段來調整稅收,觸及到這些人的利益,他們就會劇烈反彈。”

陳寒說著搖搖頭,很是惋惜。

大明王朝明明有很多次能夠迅速發展的,但卻總有陰差陽錯的枝節,導致發展出現偏差。

明明商業環境和商業發展一點都不輸給宋朝,甚至在一些方麵還要更完善。

但國家和普通百姓就是得不到多少好處,白白便宜了那些士紳階層。

陳寒感慨完了之後,說道“當然這都扯遠了,意思其實很明白,濫發寶鈔一定是錯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