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四管齊下,提升寶鈔的購買力(2 / 2)

陳寒解釋,“古代交通不便,特彆是明朝初年,西北、遼東以及西南有些地方偏僻,不少百姓們過的還是以物易物的日子,讓他們把自己所產的這點糧食,去跟買賣人換寶鈔的話。

那他們就容易被那些個買賣人殺價,對於窮困山區地方的百姓們來講,攤丁入畝就不大合時宜。

最好是該用寶鈔折合上交的,就用寶鈔上交,不合時宜的地方,就令他們以實物上交,必須得要區彆對待。

畢竟就算是在明朝,咱們中國也是幅員遼闊,有窮的地方,就有富的地方。

市場經濟活躍的地方,可以促進商品的交易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寶鈔和食物之間形成內貿。

但是對於偏僻地方來講,強製要求他們進行市場交易,那就是在欺負人。”

陳寒說完這番話把朱標連連點頭,他作為監國太子,很明白這當中就是如此。

因為大明王朝幅員太過遼闊,每個地方發展的水平都不一,所以不能夠一條政策,完全適應所有地方。

從這就能夠看得出來,陳寒治理地方也是有一些經驗的。

隻是他們父子二人還有一個疑惑,回收回來那麼多寶鈔,應該要去乾什麼呢?

總不能存在朝廷國庫,那還不得白白浪費。

陳寒則是繼續說道,“寶鈔經過幾次攤丁入畝的回攏之後,立刻建立準備金製度,中樞設立印鈔局、寶鈔總庫;天下各布政司設立寶鈔都提舉司和平準庫,把之前搜刮的那些黃金白銀拿出來當作準備金。

實行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之後,朝廷的賦稅收入將會大大提高,朝廷將大量賦稅作為支撐,完全不用擔心黃金白銀不夠。

再者,實行了寶鈔征收後,百姓們就算急著將寶鈔兌換成白銀,也得考慮考慮來年交稅的問題。

而且說實話實行平準庫兌換黃金白銀製度,朝廷也不吃虧。

畢竟元朝的中統鈔規定,每兩銀子入庫價是一貫九百文,出庫價是兩貫。明朝寶鈔貶值那麼多,可以每兩銀子入庫價四貫九百文,出庫價五貫,中間倒換舊鈔每貫還收三十文的工本費,這筆錢還是能賺回來。

如果還覺得不夠的話,則在商稅這塊下工夫。

洪武朝的商稅是三十稅一,也就是3.3%,可以適當提高,比如十五稅一。

朝廷回收回來那麼多寶鈔,應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更可以在這個時候開疆拓土,隻要朝廷除了倒換舊鈔而增發一部分新鈔,不再增收。

存量寶鈔,內循環是可以消化掉的。

不管是直接由朝廷采購市麵上的糧食,用於軍隊的軍餉開支。

又或者是直接發放給官員,這些都是在內循環。

隻要朝天能夠遏製住濫發寶鈔的欲望,這些寶鈔可以自我內部消化。

朝廷手上有了如此多的錢財之後,完全可以打仗、修橋、修路,乾各種事情。

淩漢聽得很是認真,不過聽到準備金要用黃金白銀的時候,忽然又問了“小陳老師,你之前不是說過大明王朝不能夠用白銀和黃金作為錨定物嗎?

如今為何又要讓百姓們用寶鈔來兌換黃金和白銀,這不是任由百姓們手中持有了黃金和白銀?

到時候又該中毒了。”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