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是見自己娘親做過幾次,後來嫌麻煩就去鋪子買布了,現在會的人不多。
一是因為工藝麻煩,二就是因為大家的技藝有限,做出來的布不太好看,除卻農家人穿,富貴人家都看不上。
就是拿去賣也賣不出好價錢,偶爾有些手藝好的能去布莊當織造工,其他的就多是給自家做衣服。
而農家人又很少穿新衣,多數都是補丁補補丁,就更沒什麼人自己織布了。
漸漸地,農家會的人就不多了。
若不是趙杏兒說她會,她們定然不會弄這東西。
趙杏兒也道:“這真是有些麻煩,若不是最近空閒,我也不會想著做這些。”
光是工序都有十幾道,她們這才剛剝麻,後續還需要漂洗(日曬夜露)、績麻、成線、絞團、梳麻、上槳、紡織。(來源於網絡)
這麼多工序,一道也不能少。
江意綿點頭,又問了幾句才低頭幫忙剝。
她空間裡的布上次拿出來不少,但陳劉兩家人都不要,說那麼好的布穿他們身上糟蹋了,隻有她娘給幾個孩子做出幾身衣服,其他人還是穿著滿是補丁的舊衣。
她也沒辦法,如今能自己織布也好,省得沒衣服穿。
外麵戰亂雖然停了,但看山上的情況,外麵估計也不遑多讓,總有流民聚集成匪,朝廷若不派人清剿,他們也隻能一直住在山上。
有吃有喝,如今也不缺穿,在這住著,除了沒銀子什麼都好。
不過,眼下這亂世,有銀子也不一定是好事。
幾個人一邊忙著,一邊說笑著。
不知是誰忽然提起杏花村的人,眾人皆是一怔。
是了,聽那些回來的流民說朝廷的人似乎在把流民朝家鄉趕,山上已經有不少附近村子的人了。
估計過一段時間,杏花村的人也會回來。
趙杏兒冷哼一聲,沒好氣地道:“回來就回來,當初走得時候一個個的巴不得能快點走,連家都分了,回來了也和我們沒什麼關係。”
當初她家雖然是聽劉老頭的不打算去逃荒,但她大伯家的兩個孩子卻是為了能逃荒把家都分了,甚至還攛掇她們丟下劉老頭自己跑。
目的就是為了他們家的糧食。
他們沒同意,那幾個不要臉的還偷偷來偷糧,差點沒氣死他們。
虧得還是親大伯的孩子,若不是大伯已經不在了,她非得把那兩家人給狠狠教訓一頓。
一次逃荒,也算是徹底看清楚了那些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劉小芸和王鳳琴雖然都沒說話,但心裡明顯是一樣的想法。
他們都是被村裡人和那些親戚丟下的,那些人走得時候隻把他們當累贅,生怕被他們沾上,如今就算回來,他們也不會在意,更不會幫忙。
就憑借那些人的自私樣,若是知道他們在這有吃有喝,指不定會大鬨一場,弄得所有人都不得安寧。
平靜的日子過了大半年,他們實在是不想回到以前那樣。
狗剩見幾人都沉默了,滿臉不忿地道:“娘親、嬸嬸,你們放心好了,若村裡人回來還敢跟我們找事,我定不會放過他們。”
江意綿冷聲道:“那些人找不到這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