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船上的傳聞、流言,顧正臣沒有下令禁止,大家想說,那就說,放開了說,最好是喊出乾死日本鬼子的話來。
舵樓。
蒸汽機班正莊可均言道:“若是我們前往山東再折返京師,裡程要多許多,除非在山東沿海補充煤炭,否則不足以使用蒸汽機動力返回金陵。”
顧正臣言道:“無妨,山東補充煤炭就是了,沿海諸衛總有煤炭。再說了,返航時也該順風順水了,即便不使用蒸汽機,返回金陵也用不了多久。”
莊可均見顧正臣拿定了主意,便領命離開。
朱棡有些不明所以:“先生,我們為何不直接回金陵,而是去山東?”
顧正臣整理著文書,言道:“自然是為了養殖海帶,這東西總不能吃完了之後再去那麼遠的地方收割吧?在山東選擇合適的地方養殖,日後有源源不斷的海帶,這才能解了無數人大脖子病症,你看衛國公,他不就好了嗎?”
鄧愈爽朗一笑,摸了摸脖子,可比以前小了好大一圈了。
雖說顧正臣不讓自己頓頓吃海帶,可隔天吃這病症也漸漸好了,胸口的燥熱與煩悶也一掃而去,估摸著再吃個半個月,便徹底痊愈了。癭病愁人,男人得了都受不了,女人得了更影響觀瞻,孩子得了也難受,為了百姓著想,說什麼海帶也需要在大明養殖出來。
“地點你選好了嗎?”
鄧愈問道。
顧正臣指了指山東沿海的輿圖:“山東大大小小的海灣不少,但真正適合養殖海帶的並不多。從以往航海日誌來看,海水清澈,風小,潮低,又有港灣保護,這裡是理想之地。”
鄧愈走近看去,眯著眼看了看:“桑溝灣?”
顧正臣點頭:“到了那裡看看便知道了。現已是九月了,選好海場之後需養苗,等到十月份,便是養殖,在這之前,我們還需要打造一些養殖海帶的器具,算算時間還是有些緊張。所以沒辦法回京,但文書不能不送。”
朱棡、鄧愈了然,走至桌案後開始提筆寫文書。
這一路發生了許多事,無論是事關高麗的還是事關日本國之事,都需要說清楚,最主要的是,殺了六萬多倭軍,這是需要報功勞的,這是征東大軍切切實實的軍功。
顧正臣也在寫公文,不過相對朱棡、鄧愈,顧正臣可以少寫很多,將大致的事交代清楚就夠了,不需要事無巨細去寫。至於老朱有什麼疑問,找朱棡、鄧愈問就是了,反正他們是監軍。
三人的文書寫完,顧正臣便將文書交給了秦鬆,讓秦鬆與李子發率兩艘蒸汽機大福船回去交差,主力船隊繼續朝山東進發。
登州府,文登縣。
老漢於滿月佝僂著腰,一頭白發亂糟糟綁著,一手一個碗,站在長長的隊伍後麵,一點點往前挪。
殘喘而前。
於滿月遞上兩個碗,帶著近乎哀求的聲音道:“我還有一個孫子,一個孫女,還請官家多給些米粥。”
施米的衙役王四冷眼看去,斥責道:“你這老漢,倒是將你孫子、孫女領來,若不帶來,怎能給你兩碗粥,都如你這般,他人拿著個盆過來,我也要給一盆不成?”
於滿月哀求:“孩子小,餓過去了,我這身子骨也帶動。官爺,你就行行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