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臣陷入思索之中。
山東鹽場雖然比不上兩淮、兩浙的鹽場,可每年產量也不低,至少有八萬大引,一大引便是四百斤鹽,足見其產鹽相當豐厚。畢竟當年齊國就靠著這玩意富國強兵,風光一時無兩。
販賣私鹽,這玩意賺錢快。
張士誠如何起家的,為啥那麼多百姓擁護張士誠,歸根到底,不是張士誠有啥個人魅力,而是這家夥販賣私鹽有的是錢,不在乎百姓那點稅,可老百姓在乎啊,所以支持張士誠,就因為這一回事,蘇州府、鬆江府等地,那稅至今比其他府高許多。
百姓缺不了鹽,如果說後世一個人一年要吃四斤鹽,那明代的百姓,那一年要吃十斤,甚至更多。
不是大明人喜歡吃鹹的,而是出力氣乾活的人,吃鹽少了沒氣力,不信去看看工地上的工人,他們攝入的鹽絕對比坐辦公室的多得多。
大明六千萬百姓啊,這算下來一年就要吃掉六億斤鹽!
這是一個極龐大的市場,雖說這個市場是官府壟斷性質的,不準民間私自買賣,官府抓生產,官府抓分配,官府給許可憑證,商人才能拿鹽賣鹽。
可問題是,市場如此之大,商人未必能全占了。再說了,在官轉商的過程中,自然有成本,到了流通環節,鹽價也不會太便宜了。
私鹽就不一樣了,沒那麼多中間環節賺差價,也沒經銷商,端對端交易,扛到地方就能賣,賣了基本就是純利潤……
藺家主導販賣私鹽,這恐怕才是他們動輒可以拿出一萬五千兩錢鈔的底氣。
隻是,藺家很可能不是私鹽販子,而是提供私鹽的元凶巨惡,私鹽販子一口氣吃不下去太多私鹽,藺家這才做了鮑魚買賣。
顧正臣想起一件事,問道:“那封灶台之事,是真的嗎?”
朱棡緊握拳頭,義憤填膺:“是真的,還是樂安下派來的衙役辦的!這些衙役,竟停在了高家港,平日裡連縣衙都不回,專門聽藺幾道的安排,讓封誰就封誰!先生,這裡的灶戶、漁戶過得都很淒慘,我們走訪了一些人家,窮困潦倒,家中連個像樣的東西都沒有,還有直接以柴垛窩當家的,一些孩子更是麵黃肌瘦……”
顧正臣歎了口氣,正色道:“以前在金陵,還有官吏說天下太平,萬民康泰,已有盛世景象。可走出來看看便會發現,他們說的盛世,與底層的百姓毫無關係啊。繁華的金陵,熱鬨的泉州府
,都不足以證明這世道變好了,唯有最廣泛的百姓吃飽了,穿暖了,才能堂堂正正喊一句——洪武盛世!”
朱棡深深看著顧正臣:“所以先生,我們需要早點去南洋,不能在山東耽誤久了。”
顧正臣明白朱棡的意思,那就是推進大航海準備事宜。
確實,糧食是最大短板,隻要解決了糧食產量問題,許多事辦起來就遊刃有餘,積累十年八年,興許盛世的地基也能夯實了。
顧正臣伸手,從懷中取出一份契約,遞了過去:“昨晚藺幾道將我灌醉,簽下了這份契約。”
朱棡看過之後,一臉震驚。
鄧愈接過之後,脫口而出:“哈,他還真是個天才啊……”
顧正臣含笑:“不隻是個天才,很可能還是個白蓮教的天才。”
朱棡、鄧愈眼神變得明亮起來。
申屠敏敲了敲窗戶,遞進去一張紙條。
顧正臣打開看了看,眉頭一抬:“蕭成發來消息,說聖女她們出發了,速度很快,方向是——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