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臣瞪大眼:“一石二鳥?”
吳禎臉上浮現出幾分笑意:“這些年的兵書總算沒有白看,至少我們還是用了一次。”
顧正臣總算弄清楚了。
黃森屏帶人進入渤泥,這事其實和扶持許柴佬是幾乎同時進行的,黃森屏站穩腳跟之後,隨後呂宋國就開始派兵攻打渤泥,渤泥國扛不住,求援黃森屏,黃森屏隨後出手,消滅了呂宋國的兵。
這樣一來,黃森屏與渤泥國鐵杆關係就確定下來了,占據一片地盤也就合情合理了。而損失了兵力的呂宋國則沒了底氣,被許柴佬一步步掌控。
兩頭謀劃,兩頭吃。
顧正臣深深看著吳禎,坐了回去。
還是小看了這些老狐狸。
這世上的聰明人很多,隻不過他們沒有那麼多鋒芒畢露,沒有那麼多人說罷了。
他們的謀略,在某些時候超過自己很多。
就如南洋,自己的布置是占據渤泥、舊港,然後去澳洲,繼而出海前往美洲。
舊港也好,渤泥也好,隻是服務於航海貿易、遠航大局,並沒有想過將整個南洋全部都納入大明之手,隻是點連接點,確保大明航海貿易、航海利益,足夠了。
擁有蒸汽機船,強悍水師的大明,顧正臣不認為需要在南洋圖謀太多飛地,夠用就好了,以免引起南洋諸國的恐慌,繼而抱成一團抵製大明。
可現在看來,自己不想,他們想,自己布置一個點,他們想要一條線。
而且在自己東征日本、山東追擊白蓮教的時候,他們還將事情做成了,用的還是讓自己都不得不佩服的手段,悄無聲息,又合情合理……
就說嘛,一個個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怎麼可能簡單。
顧正臣收斂了心思,開口道:“靖海侯,呂宋且不說,那蘇祿又為何不需要考慮?”
吳禎椅子動了動,向後仰了下:“蘇祿那地方和琉球差不多,有東王、西王,還有個峒王,三方分治,這樣的地方,誰出點事都會傳出消息。去那裡藏身,藏不住。”
顧正臣凝眸,神情凝重:“所以,排除了呂宋、蘇祿,排除了途經南北港至舊港,也排除了我們近海,大小琉球,所有地方都沒發現倭寇蹤跡,那就隻有一個地方了。”
吳禎沉聲:“安南!”
顧正臣沉默了。
東莞血案之後,水師出動找尋至今日,依舊沒找到其行蹤,沒有屍體,沒有破船,不太可能是傾覆全死了。
這裡找不到,那裡也沒可能,用排除法,有可能的,隻能是安南國!
可安南,曆來還倭寇沒什麼關係,若說安南圈養倭寇,惹怒大明,那他們有什麼好處,一個占城的製蓬峨都夠他們喝幾壺的了,加上大明,那就是自求滅國。
這——怎麼想都沒動機啊。